前尘往事:中山舰事件

选自:魏晨品读民国

1925年8月20日上午,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前往位于广州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开会时遇刺身亡,关于廖仲恺的死有种种传言和说法,国民党内很多人也借此机会进行渲染与炒作从而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和目的。而蒋介石与汪精卫也是各怀鬼胎,二人同样借助廖仲恺遇刺案合谋做掉了国民党军队内部的元老许崇智,并驱逐了国民党内另一德高望重的元老胡汉民。自此,汪精卫成为了国民政府主席与黄埔军校党代表,实际成为了国民党内的第一领导人,已然走向了权力巅峰。蒋介石也借助“刺廖案”未平的余波一跃成为了国民党内的军事领袖。二人借机取得了双赢,国民党内形成了蒋管军、汪管政的格局,蒋汪搭配的局面看似暂时稳固、和谐。

在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蒋介石就一直对国民党“一把手”的位子垂涎若渴,而现在排在他前面的许崇智、胡汉民和汪精卫这些元老们在此时就剩下汪一人,而汪精卫非武将出身,既不懂带兵打仗,手里又没有军权,在这个特殊时期手握重兵而且出身军人的蒋介石内心深处在盘算着如果能利用自己的优势顺利的除掉汪精卫,那么,他就将独揽大权于一身……

但是,汪精卫早在1905年就加入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开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组织参与刺杀清廷摄政王载沣,虽未遂,但也算为革命党立下汗马功劳,其个人在国民党内一举成名。1922年,汪精卫被选举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任宣传部长,跻身国民党元老前列。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病危之时,正是先生最为器重和信任的汪精卫在病榻前替他起草遗嘱,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在孙中山先生病逝后,汪精卫就成为了国民政府的实际掌舵人。

1926年1月1日,国民党“二大”在广州召开,此时持续努力的蒋介石终于如愿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而汪精卫则被选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为了蒋介石的直接领导,无论是资历、威望与官职都高于蒋介石。不久,蒋介石又被选举为军事委员会总监,成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国民党军事领袖,通过掌控军队逐步成为了国民党内的“二号人物”。

坐稳军事统帅后的蒋介石立即提出了“北伐”的想法,这样既是完成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即打倒军阀、统一中国,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军事指挥与领导才能,通过发动战争捞取政治资本,因为与汪精卫相比,蒋介石的政治资本和阅历资历都不占优,但蒋介石深知自己的特长就是带兵打仗,这也恰恰是汪精卫的弱项,于是蒋介石就谋划借发动“北伐战争”的机会壮大自己之后与汪精卫一决高低。

在当时“联俄”的大背景下,国民革命军的枪械和物资很多都是由苏联提供的,并且在部队中还专门配有苏联顾问。然而,蒋介石计划“北伐”的具体战略提出后却遭到苏联顾问团团长季山嘉的否定,他们之间的主要分歧就在于蒋介石主张从陆路进攻,季山嘉却主张从海上进攻。作为“一把手”的汪精卫已明确立场,就是站在季山嘉一边,这使得蒋介石大为不满。此时此刻,蒋介石清醒的认识到在自己通往权力顶峰之路上必须将汪精卫和在军队里有很大话语权的苏联人这两块绊脚石一起搬倒,否则难以成功。

1926年2月6日,汪精卫决定拨给黄埔军校三十万经费,其中就有汪精卫的亲信王懋功的第二师十二万,第二天在总费用三十万元不变的基础上又给王懋功增加了三万元,这使得蒋介石大为不满。

2月26日,愤怒的蒋介石下令扣押了王懋功,并将自己的亲信刘峙任命为第二师的新师长,这一举动引起了国民党内部的极大不满。随着反蒋的声浪渐长,蒋介石的内心也变得愈加矛盾、忧心忡忡。甚至而更有传言说季山嘉想通过海军北伐的另一用意是想把蒋介石先骗到军舰上,然后直接开到苏联的海参崴软禁起来。蒋介石分析,如果这个谣言属实,那就说明汪精卫已经和苏联人联手准备对自己“先下手为强”。蒋介石为了求证谣言的真实性和汪精卫的态度,故意提出辞职称自己想去苏联休养一下,而汪精卫则痛快的批准了,还表示要送蒋介石去苏联,这一下子使得犹豫的蒋介石由此认定汪精卫果然是想和苏联人联手把自己绑架到海参崴软禁起来。

3月18日,国民政府海军的“中山舰”等战舰忽然离港驶入广州黄埔海域,在北伐战争具体是否采用以海军为主的策略尚未确定下来且没有其他战事的情况下,作为军事统帅的蒋介石不但没有下达命令也浑然不知情,结合之前种种传言和异动,此时已是惊弓之鸟的蒋介石认定是汪精卫、中国共产党和苏联方面沆瀣一气准备联合起来将自己绑走,在如此“危机关头”之下,如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恐将四面楚歌。于是,蒋介石提前开始了自己的下一步关于“中山舰”的行动计划。

1926年3月20日凌晨三点左右,在宁静的广州城里一群荷枪实弹的黄埔军校学生军趁着漆黑的夜幕悄然出发,他们来到了当时国民党“第一号人物”汪精卫的住宅前,接到命令后学生军立即将汪的住宅包围。此时的汪精卫已是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是国民党内的“一把手”,有谁居然敢下令黄埔军校学员包围汪精卫的住宅呢?下达包围命令的不是别人,正是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

3月20日凌晨,蒋介石宣布军队戒严并下令逮捕了时任海军局代理局长中共党员李之龙,还下令扣留了所有军舰,其中就包含“中山舰”。同时,蒋介石还让军队包围了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所,并驱逐了黄埔军校与国民革命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大批中共党员,公开与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决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山舰事件”(也称“三·二〇事件”)。

蒋介石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紧急措施呢?时间回到两天前——1926年3月18日,商船“安定号”从上海驶向广州,到达广州黄埔海域附近时遭遇海盗打劫,“安定号”立即求助黄埔军校。接到求助电话后,黄埔军校给海军局打电话,请求派两支巡舰来支援,海军局方面则阴差阳错的听成了对方需要两艘巡洋舰,巡舰和巡洋舰可是有着天壤之别,于是“中山舰”和“宝璧舰”两艘巡洋舰就被派往了出事海域。

3月19日,当被问到“中山舰”昨晚出海情况时,海军局代理局长李之龙亦是一头雾水。于是,李之龙决定打电话问一下蒋校长到底是谁下达的命令。而蒋介石也是才知道“中山舰”在没有自己的命令下开到了黄埔,这一下也使得本来就狐疑的蒋介石联想起来之前有人要用战舰把他绑架到苏联海参崴的种种传言,惊恐万分的他觉得这之间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天下午,刚回到家中的蒋介石接到了汪精卫夫人陈璧君的电话,电话里陈璧君询问蒋介石到底去不去苏联,犹如惊弓之鸟的蒋介石笃定的认为这就是一次试探更是汪精卫的阴谋,自己已经处于很危险的境地。而陈璧君打电话的目的是想询问一下之前蒋介石宣称的赴苏考察学习的行程,她自己也想跟着去苏联一趟,但蒋介石则认为汪精卫、共产党和苏联顾问勾结在一起绑架他去海参崴的计划已经开始实施了,他决定必须采取应对措施,于是先选择逃走,让对方无法控制自己。

1926年3月20日零点,蒋介石带着自己的机要秘书同时也是自己最为信任的幕僚陈立夫驾车急匆匆的离开广州。在半道上,陈立夫就直言不讳的讲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蒋介石可以绝地反击,应该杀个回马枪,不能让对方觉得他们还没具体实施绑架计划而我们就已经吓跑了。时间不等人,紧急关头下蒋介石采纳了陈立夫的建议。20日凌晨三点,蒋介石召集来自己的嫡系与亲信们,进行了一番周密部署,首先安排他们将广州的苏联顾问、共产党要员和汪精卫的住宅包围起来,并派遣一个营的兵力登上“中山舰”并逮捕代理海军局长李之龙,此举是想通过兵变把主动权夺取回自己手中。

蒋介石发动的这一次赌博式的兵变如果不能一击致命那就将一败涂地!最终,蒋介石的计划顺利实施,他还是赌赢了。3月21日,汪精卫不得不对外宣称自己因头疼严重,需要请假治病,工作移交给他人。而面对苏联方面的交涉,蒋介石巧妙的欺骗了他们前来谈判的代表,苏联方面也就对此事妥协了,这次苏联人的妥协对汪精卫来说就是断绝了他翻盘的希望。于是,汪精卫不得不选择离职远赴法国。

3月25日,蒋介石就事变向军事委员会做了解释,并美化了自己包围汪精卫住宅的原因是为了“保护领袖”,“中山舰”事件就这样收场。事后,蒋介石带着秘书陈立夫前往虎门疗养去了,广州国民政府在蒋介石到达虎门后的第二天就派人来劝其回去主持大局,而蒋介石又怡然自得的玩了几天后才回到广州赴任。4月16日,蒋介石改组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并出任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为国民党的“一把手”。

在之后5月21日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已经独揽大权于一身的蒋介石正式提出并通过了具体的北伐议案决定誓师北伐,同时也正式开始其“清共”计划,彻底背离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政策。

时至今日,史学界与坊间仍有多个版本“中山舰事件”的因果原委,有的是言之确凿的说是苏联人和汪精卫的绑架蒋介石计划,有的则说是上上下下一场误会所致,还有的说是蒋介石一手策划实施的政变,无论哪种说法成立,“中山舰”事件最后就是升级为蒋介石与汪精卫一场权力争夺的对决,因此也就成为了二人权力此消彼长的分水岭,更是蒋介石独揽大权后实施其独裁统治的开端。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