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宣称五族共和,那么民国时期中国真的只有五个民族吗?

微信图片_20200805115049.jpg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历时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随后,孙中山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改变了自己革命之初的政治口号,采用了清末五族共和的说法,即:“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对武昌起义后十数行省先后宣布独立也作了说明:“所谓独立,对於清廷为脱离,对於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如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於中央,斯经纬周於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

 这个说法在被孙中山于民国提出来后,得到广泛认同。

南北议和之后,五族共和成为民国的官方思想。后来的北洋各军阀也纷纷采用了这种说法,坚持了五族共和的理念,把孙中山最开始用的五族共和五色旗当成了当时的正统国旗。五色国旗上有汉族(红)、满族(黄)、蒙古族(蓝)、回族(白)、藏族(黑)。

微信图片_20200805115108.jpg

有很多人在不了解民国到底有多少民族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就会被五族共和这个说法给带偏了方向,以为民国时期就只有五个民族而已。

 但实际上如果我们真要探究民国民族数量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民国的民族数量不仅不止五个,甚至还要比我们如今的民族数量还要多上几个。根据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概况研究》,发现民国时期是5个不同语系,共包含了64个民族。分别为:

 一、东北地区及满一通古斯语族诸族

 满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朝鲜族

 二、蒙古地区、西北地区及阿尔泰诸族、回族、印欧语系诸族

 蒙古族、东乡族、土族、达斡尔族、保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撒拉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裕固族、锡伯族、回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

 三、西部地区及藏缅语族诸族

 藏族、门巴族、彝族、哈尼族、僳僳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阿昌族、土家族、白族、羌族、普米族、怒族、基诺族、独龙族、珞巴族

 四、西南地区及汉藏语系、南亚语系诸族

 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苗族、畲族、瑶族、仡佬族、京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

 五、东南地区及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诸族

 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卑南族、曹族、鲁凯族、赛夏族、雅美族、邵族

 孙中山提出的五族共和并不是指民国时期只有五个民族,而是指民国时期五个影响力极大的民族,分别是汉族、藏族、蒙古族、满族还有回族。

微信图片_20200805115116.jpg

 那么,为什么藏、蒙、满、回能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呢?

 除了汉族之外,位于内外蒙古的蒙古族,位于西北新疆地区的回族,位于西藏的藏族,和刚刚被推翻的清朝统治者满族,在中国,尤其在边疆地区,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而其他民族大部分都位于传统汉地,并不具备多大影响力。因此,为了团结中国边疆地区,民国提出了五族共和之说。

 不过这里大家要注意的一点是,民国时期的“回”,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回族,民国时期的回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所代表的是所有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其中既包括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回族,也包括了西北大地上很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汉人以及新疆的少数民族。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