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 而 又功德无量 的 让位

原创 黄老道札记

     孙中山把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有人以为可惜,有人认为是失败。其实是孙中山的无可奈何不得已为之。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此举为中华民族却是福祉——避免战乱,减少了流血,功德无量!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依据“一些私人记述”,称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典华城的一家中餐馆里打工。一天,“他正手捧餐盘自厨房出来为客人上茶”,突然有同事向他大叫一声:“老孙,有你一份电报。”孙中山一看,是黄兴叫他立刻回国。从1894年11月开始,一直到1911年12月回国,孙中山一直在海外组织反清活动。

    据孙中山回忆,“武昌起义之次夕,余适行抵美国哥罗拉多之典华城,在阅读报纸时,见一段曰:‘武昌为革命党占领’”。当即致电黄兴。由此可见,孙中山是在丹佛宣传革命,向华侨募款,为革命筹款,并非“刷盘子”。

     1911年11月7日,黎元洪就开始征询各省意见。当时除革命党人外,不少原立宪派人士也主张“非孙莫属”。12月16日各省代表将在南京选举临时总统时,南北议和有了重大进展,双方取得虚位以待袁世凯的共识。随后,在南京、武昌两方争议推黄兴、还是黎元洪为大元帅,以暂行总统职权时,孙中山于12月25日回到了上海,这时距离武昌起义已有两个多月。

     经过在上海、南京的两轮协商,宣布独立的17省代表同意于12月29日选举临时大总统,并决定以孙中山、黄兴、黎元洪三人为候选人。每省一票,结果是,孙中山16票,黄兴1票,黎元洪0票,全场代表起立三呼“中华共和万岁”。

     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是因为当时参加起事的各派别立需要抬出这个人,来跟北方对抗。继续用革命倒逼清廷,你退不退?不退中国就分裂。北方袁世凯也不是说要走向共和,要清帝退位,而是希望重回到君主立宪轨道。

     孙中山从国外回国,当时舆论认为他会带来一大堆黄金,因为革命还要继续进行下去,新政府需要开支,到处都需要钱。在码头,记者问孙中山带来多少钞票了,孙中山说只带来了他的革命热情。面对记者,孙中山不得不承认:他一个子儿也没带回来。 

新政府太缺钱了。回国前,他有意绕到欧洲借钱,但人家不给。尽管他料到钱对革命和新政府是多么重要,可等他回国一看,才发现问题比预料的大得多。四处都是嗷嗷待哺的嘴巴,各陆军纷纷向孙中山讨要军饷。

为什么革命党人这么缺钱?一是他们是军人造反,造反后满清皇帝肯定不会再发军饷给反贼;二是在华的外国势力反对革命,社会动荡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卡死了关税。革命军队和临时政府没有收入来源,只靠四处借债维持运转。进攻南京前,向日本借了54万两银子;成立南京政府时,通过黄兴,又向日本商人借了30万元。但是如果要北伐和维持政府正常运转,需要几千万元。这个时候,孙中山采取缓兵之计,一边和袁世凯和谈,一边四处筹款。

     孙中山通过伍廷芳这些人和外国人打交道,对日本人、美国人、谈贷款的时候说,你支持我,我打到北京去,夺取政权之后,我肯定是优先对你好。好到差点到把国家卖了。孙中山曾试图和日本签署密约,租借满洲,条件是日本借1500万给革命政府。许多证     据证明确实有过此事。日本人的书信写道:“关于租借满洲,孙文已表应允。”这决不是孤证,孙中山曾在多个场合发表过这样的想法。“我等中华革命党员能予充分谅解,故可以满洲作为日本的特殊地区,承认日本移民和开拓的优先权。”
  即便如此,日本人还是没有答应借钱给孙中山,因为精明的日本人发现,袁世凯可能会打败孙中山成为中国的总统。不过要是日本人真借了,孙中山可能就像后来的袁世凯那样,背上卖国贼的骂名。 

孙中山还在想别的办法,包括向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借款150万英镑,条件是如果民国以后借大批外债,该银行在同等情况下有优先权。但南京的参议员激烈反对没能通过,这条借款之路也堵死了。 

 还有一件遭到极力反对的借款案。孙中山提出将轮船招商局作抵押,向日本借1000万,遭到招商局股东的极力发对,因为招商局是私人企业,孙中山这一举动企图以国民的私有财产作抵押换取国家利益,股东不答应。而作为水上运输的三强之一的英国也表示反对,要是日本控制了中国的招商局,等于是两强集于一体,对英国在华利益极为不利。 

  其他大大小小的借款就不必说了。这三次借款每笔数额都很大,如果借到手了,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可能不会被迫妥协,肯定会跟袁世凯大干一场,历史将会是另一种样子。可是,没钱,不要说北上讨伐袁世凯,就连临时政府的日常开支都支付不起,据说由于没有钱,车没汽油,有时候总统府晚上灯都不开。这样的局面叫孙中山如何是好。 

    孙中山在离开美国回国之前,曾兴致勃勃地前往伦敦,请求这个当年曾让他化险为夷的英国政府继续支持中国革命,英方给他的答复却是:只要袁世凯赞同共和,所有外国人都将支持袁氏出任总统。

     孙中山通过伍廷芳这些人和外国人打交道,对日本人、美国人、谈贷款的时候说,你支持我,我打到北京去,夺取政权之后,我肯定是优先对你好。但日本人、美国人也不干。

    南北议和正式开始才两天,驻在上海的英、美、日、俄、法、德六国总领事就向双方代表提出照会,要求双方尽快达成和解协议,停止现行冲突。  

袁世凯轻易地向英、美、法、日、俄五国银行借到了2500万。别说其招数,就借钱一项,孙也就比不过袁。如果不是北洋军停止进攻,恐拍武昌也难保!

    武昌起义并不是孙中山直接领导发动的,各路起义会党,不相统属,他回国之后,被抬到了临时大总统的位子, 因而只是个空架子,各省都督掌握各省的军权财权。立宪党人是最有力量的,南京政府6个部长,同盟会只占3席,各部副职、实职掌权的次长全是立宪党人:军事部,部长是黄兴,再往下立宪党人;事业部,革命党人,但是掌权的是张謇。

      事实上,南京临时政府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获得成立,不论在人才配置,还是财政来源,都是立宪党人出的力。 按照立宪党人与孙中山革命党人的约定,南京临时政府既然是“临时的”,那么就应该按照约定结束。但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并不愿意就此结束。

    所谓财政困难,所谓政令不出南京城,说到底都是立宪党人在其间起到决定   性作用。立宪党人均来自有产阶级,有的人即便做不到富可敌国,但养活孙中山主持的临时政府,应该不费力气。事实上 立宪党人逐步紧缩了临时政府的财政。

  立宪党人只是要用革命党去冲击一下清廷内部的守旧派,立宪党人真正看好的领导人就是北方的袁世凯。所以当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随着袁同清室谈判顺利,南京临时政府存在的价值越来越低。

  按照立宪党人与孙中山革命党的约定,南京临时政府既然是“临时的”,那么就应该按照约定结束。孙如不退,必失人心,甚至同盟会内部也会有人反对他。他也无法组织象样的北伐。也就无法达到消灭清廷的最终目的;南方的军力财力也无法同袁世凯的北洋军抗衡。更重要的是,必失人心,遭致南方各派反对,甚至同盟会内部也会有人反对他。顺势而为,是最明智选择。

    当时的大部份革命党人已经是在喊着“要虚总统位以待袁了”。所以即使孙不情愿,他也不能恋栈,否则被人误会为贪权。故此,鉴于这种情况,当时孙中山让不让位给袁,已经不能由孙中山来决定了!

     袁世凯握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是清廷的实权人物,即使不当总统,凭借自身实力也很有可能进攻南方。再假设如果南方能打退袁,中国将走向汉族统治下的南北分裂,打不退,也有可能被袁消灭,总之会出现千百万人头落地,国家会元气大伤。

     孙中山位置出让前,主持制定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他做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宋教仁说要搞内阁制,权力在国会。当时孙中山是坚决反对,宋教仁妥协了,结果搞了总统制。但是,他要退位的时候,坚持在国家的架构上,因人立法改成内阁制,国会掌权,以限制袁总统的权力。

      孙中山和那一代革命先驱能以和平妥协的方式终结了帝制,维护了国家统一,功德无量!使我们国家以最少的流血完成了改朝换代,前无古人,是中国历史的一大奇迹。仅凭此,孙中山就足以傲然屹立在历史的天空下。

      袁世凯做出贡献也有目共睹:首先,宣统退位,南北统一,在位5年,推进了民国初年的议会政治。经济工商业发展和言论结社空前自由,如果没有袁世凱,中国在民国初期也許就分崩離析了。

      现在分析辛亥革命该不该让位问题,不能停留在两党的党意识,第一把交椅,不是革命领袖该坐,而是谁最有能力坐。

相关新闻

评论列表(4条)

  • 匿名 2023年5月3日 下午1:10

    天下为公,以便图之
    窃为己有,方以为私。
    赤脚医生,不务本职,
    鼓噪革命,窃权谋私。

    • 匿名 2023年5月3日 下午1:15

      有事秘书干
      没事干秘书
      乱贴小广告
      妇外科专家

    • 匿名 2023年5月3日 下午1:23

      躲在国外吹革命
      鼓动别人去拼命
      争权夺利不顾命
      终于自己送了命

  • 匿名 2023年5月3日 下午1:26

    自吹为妇外科博士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