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中小学课本

作者:刘茁松

几年前,从《钟山》杂志看到潘旭澜先生的一篇文章,说是假如有人收集民国时期的中小学课本,做一番研究,拿出一点成果来,是公德无量的大好事。

  我这人好奇心重,对民国的课本,对民国课本研究的功德意义,都想了解,就留了意。

  真是不怕贼偷,只怕贼惦记着。去年在北京出差,在潘家园旧货古董市场上,我发现了几本民国的课本,立马不惜重金买下了。

  这里只介绍三本:

  中华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四册民国元年四月五版中华书局

  高中国文第五册民国二十八年八月版新民印书馆

  高级中学国文第五册民国三十六年五月版正中书局

  让我们来先看小学那本的目录:

  说自由(章炳麟)士说(梅曾亮)捕蝗东海有勇夫(李白)洛克菲兰(上)洛克菲兰(下)果实蒙古沙漠圜法纸币资本缠足之害秦良玉沈云英郑成功伶人传(一)伶人传(二)别籍异财义(李绂一)别籍异财义(李绂二)克虏伯罗马武士林则徐绝句五首饥民惨状记(一)饥民惨状记(二)黄履庄(一)黄履庄(二)望远镜记猫说(薛瑄)国债(一)国债(二)杨斯盛叶成忠出塞(杜甫)髯樵传康女士

  接下来,我为上面的目录做一些说明。

  《说自由》是议论文,作者章炳麟,即章太炎,是国民革命的先行者。本文第一句话是:“天下无纯粹之自由,亦无纯粹之不自由。”

  《士说》的作者是清代作家。《士说》这篇文章的意思是:把士仅仅看做农工商一样的人才而已,是国家缺乏士的原因。这个道理,我们换一个说法,就很容易明白:国家把知识分子看做工人阶级的一分子,所以国家缺乏知识分子。

  《捕蝗》应出自本书编辑之手。我想,凡是没有标明作者,即出于编辑手笔。可见本书编辑地位之高,亦可想见民国时代知识分子——至少是高级知识分子地位之高。捕蝗是批评一般农夫面临蝗灾时,只会驱赶,不知灭绝。结果蝗虫不过换到别人的田里继续为害。此文深中国民劣根性,即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是也。

  《东海有勇妇》是李白的诗。“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指驱报夫仇,万死不顾生。”编者选此诗,盖勇气可嘉,义气可贵也。

  《洛克菲兰》,即所谓石油大王洛克菲尔。教育为人生,经济为人生要义。故宣传石油大王,能让人珍重经济财富的价值。古代中国“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固乃妖言祸众,但民国课本为外国现代资本家立传,亦不忘宣传洛克舍己为弟的美德、克己奉财的毅力、慷慨解囊的义举。

  《果实》像科学小品,讲有关果实的知识,包括地球寒代温代果实之别,中国美国西欧果实之异,湖南广东江浙江各地果实之差,以及果实与其他食物功能之不同。小小文章,多多见识,今日课本中,此种美文已经绝种了。

  《蒙古沙漠》,不必多言。

  《圜法》,讲造币之法。

  《纸币》,说纸币之产生原理。

  《资本》,此说资本,与马克思说资本不同。本文所说资本,乃是积累所余之财产,用来产生后来的利益。本文讲资本有常住与循环之分。常住相当于所谓固定资产,循环相当于所谓流动资金。

  以上连续三文讲金钱,可见编辑济世度人之良心矣。

  《缠足之害》,不多言。

  《秦良玉》,本文是女英雄传。良玉是明朝宣抚使马千乘的夫人,丈夫去世,她代为领兵,立下不少战功。

  《沈云英》也写女英雄。沈云英父亲是将军,张献忠闹事时,死于战场。云英年十七,率军破敌,守城保民。

  《郑成功》亦不必说。

  两篇《伶人传》,均写戏子之英雄壮举,盖打破国民轻视戏子的偏见。其一写戏子在剧场遭遇火灾时,奋力营救观众,以身殉义。

  两篇《别籍异财义》,均是为分家分财的行为辩护,意在破除国民一味固守十世同聚的习俗。指出亲人之间固然应当来往不隔,但不能因此强求同居不分。

  《克虏伯》是讲德国大炮。

  《罗马武士》讲一罗马士兵,与敌争桥,危急中毁桥而返,敌兵只能隔河呆望而已。

  《林则徐》不多言。

  《绝句五首》选李白四首,《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庐山瀑布》《游洞庭湖》,朱熹一首,《失题》。《失题》写到:少年学易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见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两篇《饥民惨状记》均记载清末地方饥民之惨,大约以见清朝当灭,民国当立之意。

  两篇《黄履庄》,写一个喜欢思考,喜欢制造机器的人。

  《望远镜记》不必言。

  《猫说》写一只猫不去抓老鼠,却总抓鸡吃。主人说,有能力的东西往往有缺点,这只猫假如抓老鼠,但又有抓鸡吃的毛病,还可以留下。现在没有抓老鼠的能力,只有抓鸡吃的毛病,那就必须赶走。

  两篇《国债》,都是讲国债是怎么回事。

  《杨斯盛》写杨斯盛早年无钱读书,在上海靠建筑发财后,创办小学中学,以利百姓。

  《叶成忠》写叶成忠少年家贫,去上海学做生意,勤奋有小成。一日与洋人同船,洋人遗忘贵重物品在船上。成忠为之守候终日,终于洋人来寻。失物复得,洋人欲以重赏,成忠不受。洋人于是将成忠带去经商。不久,成忠致富千万。念及少贫缺学,捐资购地二十亩创立学堂。

  《出塞》不多言。

  《髯樵传》写一洞庭樵夫,好义行侠。看戏见饰秦桧者出,出手击打“秦桧”,几乎丧命。明朝灭亡,李自成进京,樵夫以为耻辱,不愿为匪贼统治下的百姓,于是投水自尽。

  《康女士》写康爱德少年丧父母,被女传教士带到美国,读书到大学毕业。领文凭那天,康爱德穿中国服装,化中国装,所领文凭为最优者。当时洋人多轻视中国人及中国装,此时却肃然瞩目康爱德,许多其他国的留学生为康爱德鼓掌,校长也指出康的成绩为众所不及。康女士学成归国,年二十五岁。

  总结以上课文,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课文多选女中豪杰为内容;第二,课文注重经济知识;第三,课文多选少年家贫后来发财致富而又能济世救民的人物为学习对象。第四,内容具备相当的深度,且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注意改良民生。第五,编辑者,只署有两个人的姓名:汪渤,何振武。

  另有一点领悟,提出来请大家思考:如今的小学课本,不知是不是出于所谓的愉悦儿童学习的动机,无论什么,都编得跟美术课本一样。但看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从封面到正文,毫无色彩,绝少图画,然而文字之美得以突出,文章之味得以呈现。那么,仅从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喜爱考虑,民国课本的编法是否更好?而今天的做法是否喧宾夺主?在国民读书兴趣下降的颓波中,小学课本的强画弱文,是否有助纣之嫌?是否民国国文课本那朴素的面貌更有利于把学生的兴趣集中到文字文章之美呢?

  至于整个课本的编写,则文章之优美,内容之精彩,意味之多元,字体之大方,版式之悦目,堪称绝唱。本书名为《国文》,其行文的确体现汉文之美。既无愧于祖国,亦不愧为文章。古人云,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味也。我这里代为转述,但愿可以聊胜于无。

  再讲《高中国文》。

  《高中国文》的编著者,是“教育总署编审会”。与现在的课本相比,《高中国文》的最大特点,是全部选古代作品,选目如下:

  文献通考序序江汉先生事实尚志斋说雁荡山纪游岳飞传文丞相传序工狱散曲两套(秋思,西湖游赏)长亭送别昭君出塞秋夜梧桐雨送天台陈庭学序看松菴记谢翱传尚节亭记南宫生传糟糠自厌高太尉计害林冲刘备访诸葛亮与苏亮先生书滇南恸哭记游东山记教条示龙场诸生答顾东桥书禹庙碑南阳张铁二公庙碑灯前修本散曲两套(忆弟时在秦州月下感怀)项脊轩志竹溪记与茅鹿门书与张太岳书答应天巡抚宋阳山书西湖杂记七篇西山杂记六篇游雁宕山日记退谷先生墓志铭米襄阳志林序复多尔衮书明诗六首 

  课文由四部分组成:一,原文。二,题解。三,作者略历。四,注释。

  看过这个目录,我这个今年四十岁的、毕业于重点大学中文系的、作过十几年的古籍整理编辑的小知,不禁无地自容,自惭形秽:其中大半我都未读过。

  接下来再看正中书局的《高级中学国文》第五册目录:

  国语:展禽论祀爰居国语:观射父对昭王问春秋左氏传:郯子论官易:古者包牺氏章诗:长发诗: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章礼记:大同小康章孟子:尧舜禅让禹传子章孟子:齐桓晋文章孟子:有为神农之言章孟子:夫子好辩章墨子:兼爱(上)墨子:非攻(上)墨子:尚同(上)墨子:法仪荀子:天论荀子:性恶老子:道德经(节)庄子:齐物论(节)韩非子:五蠹(节)韩非子:显学(节)庄子:天下(节)荀子:非十二子(节)淮南子:要略(节)史记:论六家要旨

  因为我们这一代所受教育的特点都是上“学”而不“读”书的,所以,刚才录入目录中的一些字,有些寸步难行:其中许多字,识其面不知其音。边录边想:这是中学课本吗?我在北京潘家园买了假货吧?回过神来想,这种东西造假,不值。就是造假,质地是假,内容还是真的,而我要的就是内容。

  那就让我们进一步看看内容吧。

  这书与上面那本国文课本不同,在封面上署有几个名字:主编者:叶楚伧,校阅者:汪懋祖、叶溯中,选注者:胡怀琛。

  更大的不同,是前面有一个“编选说明”,我选录几条:

  一,本书依照教育部颁布‘高中课程标准’编辑,第三学年,以学术思想为纲。二,本册,选辑记述中国上古学术思想及周秦诸子代表作品,正文凡二十八篇,附篇八,计分五组,平均支配,足供第五学期,五个学月中,诵读及阅览之用。四,为使读者得有系统观念起见,另撰“中国上古学术思想大势表”“周秦诸子学术思想大势表”附于篇首,以作全书主干,庶几纲举目张,首尾得以联贯。六,本册为指导读者作系统研究起见,于全书之后,总列研究题目三十条,教者应随时加以启示,以资深造。每篇之后,不另附习题。

  这是些什么样的习题呢?我也选录几条:

一,宗教与学术思想同源,其说确否?四,“祖先崇拜”与中国民族文化相互关系。八,“史官”与“史学”之进展。十一,儒家“均无贫”主义具体的意见之推溯。十四,“推爱”与“兼爱”。二十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解。二十五,《史记》以老庄申韩同传,何故?三十,六家十家诸子分合先后异同考。

  有这样聪明的题目激发学生健康的求知欲,学习怎能不“不亦乐乎”?学问学问,有问才有学。好的问题,带来好的学习效果。

  我看过这些编者的说明文字,有一点强烈感受,就是没有官样文章的低级趣味,没有恶劣文风的下流气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知识的尊重,对学生的关怀,体现出良好的文化教养,深厚的文字功力,有如出污泥而不染的彬彬君子,虽然隔着历史的时空,飘来的馨香,依然沁人。

  出于各种局限,我的关于民国中小学课本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最后,请让我抄一段正中书局的国文课本中有关〈孟子梁惠王上〉的题解,作为结束语:

  战国之世,所尚者富国强兵,人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而其实则皆残民以逞。充豪强兼并者之心,久已视民众为其奴隶与牺牲,视养民之土地为其一人之封殖。故孟子痛斥当世所谓良臣能为君闢土地者为古之民贼。此古今之大变局,为儒家所极力抗争者也。孟子政治思想,首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说,提倡民本政治之复活,以纠正当时政治家之错误观念。本篇即发挥孔门王霸之辨,指斥以力服人者纵可成功,亦绝对非长治久安之策,王道精神在于生民而不在于杀民,在于以所养养其所养,而不在以所养害其所以养。必以使民皆得其养而后可谓行仁政。 

  什么叫“以所养养其所养”?比如用建造房子来养人,让人安居乐业;什么叫“以所养害其所养”?比如把本来是为民谋福的房地产变成坑害百姓的暴发户,把人人需要的养生工具变成损人利己的发财手段,这就叫“为富不仁”。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