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之死:巨星陨落/江津的苦与乐

为了尽可能还原陈独秀去世以及去世前的相关活动,查阅了不少历史文献,以及陈独秀晚年来往密切人士的相关回忆录等著述,包括陈独秀的三子陈松年的采访,以及陈独秀晚年负责照顾他的社会人士何之瑜,等等。

陈独秀之死:巨星陨落/江津的苦与乐

死因溯源

据何之瑜的《独秀先生病逝始末记》,陈独秀的死,应该源于食物中毒。

陈独秀在去世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坚持饮用一种蚕豆花泡的水,目的是为了缓解高血压,虽然并没有发现什么疗效,但也一直没出现过不良反应,遂坚持饮用。

直到1942年5月12日,也许是他的妻子潘兰珍在泡水前没有发现蚕豆花已经变质,也许是二人在发现蚕豆花水有异味,色泽跟以往明显不同后,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总之当天也一如既往饮下了一碗。

结果,在饮用完后的当天,陈独秀立刻就出现了食物中毒的迹象,腹泻严重,让他原本已经瘦弱不堪的身体,变得更加不堪一击。短短半个月后,5月27日,陈独秀就病逝在了家中。

下面就以他出狱后的行动轨迹为线索,来说一说这整个事情的始末。

陈独秀之死:巨星陨落/江津的苦与乐

四处漂泊,终有定时

陈独秀1937年8月23日出狱后,先是寄居在自己的学生傅斯年家里,不久后随着淞沪战事进入白热化,他于9月上旬离开南京,前往武汉,落脚在汉口老租界的一处公寓里。

在武汉,他住了将近一年时间。

在这一年时间里,他先是经历了众星捧月一般的瞩目时光,四处开展抗日演说,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地位和荣耀,后又因为康生的一篇诬陷文章,他被带上了“托匪汉奸”的帽子,心灰意冷之下,决心不再加入任何党派,保持孤立。

直到1938年五六月,随着花园口决堤事件的发生,武汉危在旦夕,陈独秀遂决心离开武汉。可离开武汉,他又能去哪里?

胡适建议他去美国,找一个大学当客座教授,他拒绝了。王文元等人建议他去香港,摆脱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他拒绝了。他自己原本想回延安,但突如其来的日伪汉奸案,也让他被迫打消了这个念头。

如此一来,偌大中国竟没有陈独秀的一席之地?并不是,陈独秀有自己的打算,他对劝说自己去湖南的友人何之瑜说:“湖南非乐土,城市将难免为战区,乡间亦不无土匪害,故决计入川。”

1938年8月初,陈独秀来到四川江津,一个离重庆只有不到100公里的小县城,在这里度过了最后3年多的时光。

陈独秀为什么选这样一个小地方安度晚年呢?其实有很多实际因素。

首先,这个地方很安全。他一开始在重庆待了一段时间,但重庆是陪都,整天有日军去轰炸,他的身体无法承受这种紧张的情绪。而且,重庆是政治中心,他身为社会名流,又总是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让他出行十分不便。

其次,这个地方很舒适。这主要指的是气候。当时离开武汉,他只能继续往西走,四川和重庆都是可选之地,但重庆是有名的“火炉”,让他一个江南人根本无法适应。反而江津地处山区,人口稀少,气候相对凉爽,十分有利于他静下心来著书立说。

除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对陈独秀来说最核心的吸引点之一,就是这个地方有很多安徽人。

陈独秀是安徽怀宁人,抗战爆发后,许多安徽文教人员和学生避难逃到江津,因为人数颇多,教育部就专门在江津设立了一个国立第二安徽中学,使得当地形成了一个安徽人的小圈子,这对陈独秀来说是很向往的,他出狱后一直想回家乡安庆,但迫于战争,他未能如愿。

因此,在种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在1938年夏天,陈独秀避难到了江津。

陈独秀之死:巨星陨落/江津的苦与乐

江津的苦与乐

在江津,陈独秀当然并不是一个人生活,他有一个妻子潘兰珍,原是上海纺织厂的女工,后来因仰慕陈独秀的才华和魄力,不顾三十多岁的年龄差,执意嫁给了陈独秀,先是照顾陈独秀的五年监狱生活,后一路陪着陈独秀四处漂泊。陈独秀晚年对她十分感激。

除了潘兰珍,陈独秀还有养母谢氏、儿子陈松年、儿媳窦氏等家人的陪伴,这些亲人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精神支柱。

搬到江津后,虽然很快就遭遇了贫困之苦,最难的时候,潘兰珍为了维持家用,偷偷去当掉了自己的金镯子和金耳环,而陈独秀也在书店看书的时候,因为多日饮食不饱,饿晕在了书店里。

但即便如此,陈独秀依然坚挺乐观。后来,陈独秀身体出现急剧恶化,一个很重要的刺激因素,就是几个亲友的接连去世,击溃了他本已脆弱不堪的心理防线。

1939年3月下旬,陈独秀晚年亲身侍奉的养母谢氏因病去世,临死前对陈独秀说,要带她回家乡,从这时候开始,陈独秀的意志变得消沉,很长时间不愿与人多讲话。

同年5月初,陈独秀出狱后一直负责照顾他的罗汉,不幸死在了重庆大轰炸中,陈独秀又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柱。

1939年初夏,为了缓解心情和休养身体,陈独秀离开了江津县城,搬到了更加偏远的鹤山坪。

原本是想在这个地方读书休养,没曾想,身体竟丝毫不见好转,早年的胃病让他痛苦不堪,高血压、心肺病等疾病缠身,终于到1940年初,陈独秀不得已来到了重庆看病。

结果医生在全面检查后,断言:恐怕活不过三年,因为当时陈独秀的心脏,已经“不能再扩大半指了”。

因为贫穷,因为承担不起巨额的住院费,陈独秀在重庆医院没住几天,就返回了江津,借住在友人家里,继续养病。

但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此时,噩耗又一个接一个传来。

1940年3月,曾与陈独秀情同手足的北大老校长,民国时期的教育界楷模,蔡元培先生去世,消息传来,陈独秀震惊之余更加痛不欲生,他写下了长达2000字的悼文《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并在文章的末尾,署名“后死的我”

由此可见,陈独秀已经伤感到了极致。

但仅仅一两个月后,尚且没有从蔡元培去世的噩耗中恢复的陈独秀,又听说了大姐因病去世的消息,从养母到朋友到大姐,亲友的接连死去,陈独秀的病情开始加剧恶化,并丝毫没有要恢复的迹象。

陈独秀之死:巨星陨落/江津的苦与乐

最后一个团圆年

其实在陈独秀陷入困境的时候,不是没有人愿意帮助他,是他自己拒绝了,其中就包括延安方面。

陈独秀抵达江津后,党内听说了陈独秀生活不好的消息,党中央曾专门委托周恩来,亲自来到江津,探望陈独秀,并再次邀请他回延安。但是,陈独秀拒绝了。

原因有二,一是他不肯写书面检讨,二是他已经心灰意冷了,他伤感地说:“守常死了,延年死了,现在除了润之、恩来,中央没有我可靠的人,我既落后了,何必弄得大家不欢而散呢。与其去延安做摆设,我还不入就待在江津,实实在在地做点学问。”

言谈之间,丝毫没有转圜的余地。周恩来见陈独秀不肯答应,于是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1000元钱给陈独秀,表示当作是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的补偿金。

不过陈独秀依然不肯收,他这倒不是在“摆谱”,如果说他不肯收国民党的钱,是因为不屑的话,那他不肯收延安的钱,则是因为不忍

他虽然身在江津,消息闭塞,但也听说了当时延安的经济困境,因此直到这时候,身为共产党曾经的领袖,心里想的依然还是党。

他对周恩来说:“延年、乔年为革命牺牲,自是死得其所。和他们相比,我现在苟延残喘,实在是惭愧,这钱我无论如何不能收。恩来,我知道你们也很困难,还是拿给更需要的同志吧。”

陈独秀之死:巨星陨落/江津的苦与乐

最后,陈独秀什么都没要,送走了周恩来。这也是他们一生最后一次见面。

拒绝了多方的邀请和资助,陈独秀在贫困交加之中,迎来了人生中最后一个团圆年–1942年春节。

跟前两年的冷冷清清不同,这一年春节,陈独秀家里来了许多鹤山坪的百姓。原先,这些百姓不了解陈独秀,只知道他曾经是共产党的大领导,包括江津县县长,学校校长,国民党高官等都络绎不绝往陈独秀家里跑,遂不敢亲近陈独秀。

直到后来随着时间流逝,他们发现陈独秀和蔼可亲,没什么架子,又有学问,字也写得很好,于是便在红白喜事的时候,纷纷上门向陈独秀求字,陈独秀也是有求必应,不收分文。

久而久之,鹤山坪的百姓就都喜欢上了这个落魄潦倒的大学问家。

1942年春节,许多百姓又自发来到陈独秀家里,请求写对联。因为陈独秀从不收钱,这些乡亲们过意不去,于是就带了年货,一物换一物,陈独秀无法拒绝,因此1942年的春节对他来说显得十分热闹,有丰盛的鸡鸭鱼肉等年货。

为此,他特意叫来了自己的儿子陈松年一家,老老小小在鹤山坪的石墙院里,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团圆年,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团圆年。

陈独秀之死:巨星陨落/江津的苦与乐

巨星陨落

1942年春节后,江津的雨天多于晴天,空气潮湿,气压较低,正是百病皆发的季节,陈独秀居住的房屋年久失修,阴暗潮湿,使得他整日出现胸口憋闷,头晕目眩的现象。

疾病侵蚀之下,陈独秀已经是风烛残年。

5月12日,他照常饮下一碗蚕豆花水,因此前江津连绵细雨,导致蚕豆花发霉变质,发泡之后水呈现黑色,味道也和以往不同,陈独秀当天饮用后就出现腹胀不适,不过他并未在意。

13日中午,因进食四季豆过量,晚餐又进食少许,导致肠胃不消化,当晚夜不能寐,半夜呕吐不止。

此后多日,接连出现精神疲乏,睡眠不稳,突然晕倒,冷汗不止等现象,直到5月18日前后,也许是意识到病象异常,陈独秀才请妻子下山,告诉要好的友人和自己的儿子陈松年。

陈松年等一行人上山后,立刻发现陈独秀病情危急,为了挽救陈独秀的生命,日后守候在床前,悉心照料,一旦发现晕厥的情况,立刻注射强心剂等抢救,但病情没有丝毫缓解。

5月23日,友人请来江津名医到山上诊治,无果。到5月25日的时候,陈独秀的病已经是回天乏术,也许是意识到命不久矣,他开始了交代后事。

他对妻子潘兰珍说:“死,并不足畏,延年、乔年、筱秀早已先我而去了,可是我临去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呀!我去后,你务求生活自立,倘有合适的人,可从速改嫁,安度后半生。有一事你要切记,为夫立身世间,虽非高风亮节,却也不失做人的操守。教育部寄来之款,不可动用,另外,切不可拿我的名声换钱。”

直到临死前,他依然不忘自己的“名声”,他一生特立独行,宁肯饿死病死,不要国民党的钱,哪怕是死后也不能要,于是千叮咛万嘱咐自己的妻子,不要用他的名声换钱,要生活自立。

与妻子告别完之后,他又对自己的儿子陈松年道别,要求儿子在自己死后,不必扶柩回乡,只需就地安葬即可,日后等抗战胜利,再把他的棺木和谢氏的棺木迁回安徽老家。

交代完所有的后事,陈独秀仰卧在床上,双目紧闭,直到5月27日晚9点40分,与世长辞,终年63岁。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