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发明了一个汉字,却被中国女性骂了三年

想要把繁体字简化成简体字,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首先繁体字已经被使用了几千年,它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具有通过图像就可以联想到它的意思的重要特性。以形表意注定了它比简单的以音表意更加复杂,正因如此,如何既保有汉字的特性,又使它得到简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话题。但,汉字是世界上少数存在的,并且正在被使用的象形文字之一,这就意味着以欧美为主的拼音文字并不能提供太多的借鉴。恰恰相反,由于许多知识分子都有留学背景,加上当时欧洲先进的技术和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政治环境,给东方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对西方文明文化的仰慕与日俱增。如何不受文化入侵的影响?怎么避免在改革中少走弯路?汉字的简化会不会失去控制走向西方文字的道路?这些都是提倡汉字改革的文人们担忧的和正在思考的。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其他华人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刘半农,他便是简化汉字的积极推进者和实际参与者。然而他发明的一个简化汉字,却备受争议,尤其是当时中国的女性。。一、“她”的出现

氏族社会的开始是以母系社会为主体的,我们现在能看到许多,以女子为偏旁的姓氏和文字,例如,姬、姜、婴、娲等字。然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进步,社会的结构发生变化,男子在社会生产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因而父系社会由此产生。此后的几千年里,无论是东西方社会,男性成为社会的主体,而女性则在政治经济乃至文化领域被边缘化。这一历史背景无论在最早提倡男女平权的西方还是东方社会,都是共同存在的。因为社会地位的边缘化,导致女性在历史发展中的缺席。这种缺席最直接的反应在了汉字上,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专指女性的“她”,是并不存在的,只有“他”和“牠”。究其原因大概是这个字在过去并没有实际被使用的需要。顾名思义,新文化运动所指的就是对旧文化的革新,这种革新是参考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以西方为模板的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从这个角度来看,“她”的产生是意义巨大的,从文字角度体现对女性权益的重视,想女性这一占社会1/2的群体重新搬上历史的舞台。而这个“她”字的发明者正是刘半农,那么为什么一个具有如此进步意义的文字会遭受争议?而且对他提出质疑的还是实际受益的女性呢?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究竟是女性争取自我权益意识的极端落后,还是刘半农本身的问题呢?二、刘半农与新文化运动“我认为祖国发展新文化运动很好。文字是一个国家思想、文化和文明的第一载体,也是当之无愧的最重要的载体,这个我们日用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国人的精神状态。老东西该放一放了,必须要把新的、先进的东西拿出来了。”这是刘半农在给胡适的回信中所写到的话,胡适主张开展新文化运动,刘半农是坚定的支持者。两人来往的书信极多,其中不乏对新文化运动究竟该如何开展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刘半农极其看重汉字简化对文明和文化的作用,作为一个文明的载体,一种文化的传承工具,汉字革故鼎新的能力是刘半农最为看重的。在他的话语中也透露出,通过汉字的简化和一些适当的改进来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他所说的“老东西”实际指的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这个糟粕包括对女性的压迫和忽视。这么看来,“她”的产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而刘半农的初心也是抱着对女性的重视和对男女平权的希望而进行的发明。但是当这个汉字一出现,确实对这件事情争议最多的是女性。男性没有热烈发表意见和不满,为何女性反应如此之大?这件事情并不是匪夷所思,那些反对的女性也有她们的理由。因为她们认为,为女性特别发明一个字,也算是一种不平等,是赋予女性特权。看来并不是对刘半农本人有意见,当然就更不是反对男女平权了。现在来看,那些反对女性的思想其实是有一些超前的,以20世纪初的社会情况来看,这种顾虑看起来还是为时尚早。但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这种反对的声音是具有合理性的。我们以辩证的角度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包容各种各样思想的存在和声音的发出。三、出身豪门,心系民族出身豪门大族,有国外留学背景,但心系民族兴亡,似乎是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之一。刘半农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出生于经济富庶且文化底蕴深厚的苏州。据说当时,刘半农所在的这一族尤其的显赫。他的祖上人才辈出,无论是经商还是当官都非常的成功。到他这一辈,已经成为了苏州有名的豪门望族。出生于这样一个家族的刘半农,他的教育生来就被受到重视,据说他有三位保姆,而这三位保姆都要能够识文断字且品性良善。良好的家庭教育,给了他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基础去实现更高一阶段的理想。25岁时,他被家里送往欧洲留学。欧洲留学的经历给了他巨大的影响,也可以说是他接触新文化运动的开端。文人之间都有联系,他与胡适,梁启超等人都十分熟识,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是这些人在书信之中通过各种交流来进行推进的。不管是汉字简化还是新文化运动整体的展开,最应避免的就是全盘西化,或者被西方影响,造成整个革新的扭曲。刘半农在这一方面是十分理智和具有多重忧虑的,在进行汉字简化的同时,他最担心的其实是拼音的使用。也就是说他虽然支持汉字简化,但却不支持拼音在中国推行。在他给梁启超的信中,就曾经明确的表示,他担心拼音这种西方表音文字特点浓重的形式,会对中华文化产生冲击。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似乎拼音的推行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其实当时中国文盲率极高,即便将繁体字简化,学习的难度依然非常大。拼音的推行有效的降低了文盲率,但刘半农的反对也代表了当时的一种声音,这种博弈与讨论是有利于历史发展的讨论。

结语总的来说,在社会变革的大时代,任何理智的讨论都是有利于时代发展的。刘半农认为“她”字的产生是有利于男女平等的推广的,是他对几千年来社会陋习的纠正,也是对女性权益的申诉。他作为一个男性且出身良好,这种行为和倡议完全是出于一个先进知识分子的使命感。而当时部分女子的争议,依然是一种良性讨论,双方都无可厚非。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