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起义:牺牲86人,为何称为七十二烈士?

2092fb0007bc076dda0346b095c0d19.png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上书的“浩气长存”为孙中山所题写

109年前的今天,有一场在当时震动全国的起义发生了,它就是“黄花岗起义”,又称“三二九之役”。这是中国同盟会领导的历次武装起义中最重要且影响最大的一场起义。

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到了槟榔屿,约集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举行会议,商量卷土重来的计划。

当时不少人因多次起义皆以失败告终,心情十分沮丧。加之新军亡命南下的很多,安置工作弄得与会人员焦头烂额,而更进一步的行动经费又难以为继。林林总总的问题使得他们堕于灰心丧气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却仍然从容镇定,满怀信心。他热情地鼓励着大家,强烈的信念感染和鼓舞了士气。黄兴、赵声等都积极支持孙中山的主张。

微信图片_20200730155004.jpg

1911年1月18日至4月8日,各项筹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选择的地点仍然是广州。可惜的是,由于清政府的严防死守,起义的事宜还是被泄密了,原定的起义日期4月13日,更改为4月27日,作为本次起义的指挥,黄兴决定,率领一百二十余名选锋(即敢死队)举事,全力进攻两广总督署,黄花岗起义爆发,几经波折的起义军,由原来的十路进发,压缩成四路。但是在实际进攻时,除黄兴这一路外,其余三路都没有开动,至此,剩黄兴带领的军队一路孤军奋战。

当黄兴亲率一百二十多人扑入两广总督衙门时,等待着他们的只是一座早经有备、撤退一空的房屋,只能往回撤退。结果就成了一百多个选锋(敢死队)在城里左冲右突,孤军奋斗。

微信图片_20200730155011.jpg

黄兴冲出督署时,右手两个手指被敌人击断,仍领着队伍奋勇杀敌,且战且走,后在激战中同大队走失,避入一家小店,换了衣服才逃了出去。

根据1932年的统计查证,此次起义前后共牺牲86人,而为何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呢?是因为在起义事后,革命党人潘达微以《平民日报》记者的公开身份不顾清政府当局禁令组织了一百多人(收尸人),把散落并已腐烂的七十二位烈士的遗骨收殓安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所以后人按照当时习惯仍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微信图片_20200730155018.jpg

孙中山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文写到:“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高度评价了黄花岗起义。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