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奇遇:早晨醒来发现身边是个陌生少女

那时候,他是一位知名记者。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曹聚仁”脱下长袍,穿起短装,奔赴战场”,开始”书生有笔日如刀”的战地记者生活。由于他对淞沪战场出色的现场报道,不久被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聘为战地特派记者。曾首报台儿庄大捷和首次向海外报道”皖南事变”真相。

记者奇遇:早晨醒来发现身边是个陌生少女

1941年,在江西赣南的蒋经国邀其创办《正气日报》,任总编辑,使该报成为当时东南三大报之一。抗战期间,他巡游东线战场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写下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人物通讯和战地杂感,广为《东南日报》《前线日报》《大刚报》《立报》(香港)、《星岛日报》(香港)等报刊登载,部分内容甚至编入战时教科书。

作为战地记者,曹聚仁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他不仅在抗战一线历经了无数的枪林弹雨,还在辗转半个中国的路途中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与事。某一次的离奇遭遇是:曹聚仁早晨醒过来,竟发现躺在自己身边的是一位陌生的少女。他恍惚想起来了昨天半夜的迷离经历。

记者奇遇:早晨醒来发现身边是个陌生少女

那天当他路过一个皖南小镇的时候,经历了长特跋涉的他已经疲惫不堪,只想找一个去处好好睡一觉,于是准备在此过夜。他在一家饭店吃完饭之后,准备接着找一间旅馆住宿,却想不到这个小镇压根就没有可以提供住宿的旅馆,饭店里的伙计告诉他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将就在店里睡一晚。原来饭店里有一间空房,里面有两张床,可以和别人搭铺混一个晚上,疲惫已极的曹聚仁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提议。

然而跟着伙计走进房间的曹聚仁傻了眼,原来需要与之合住一晚的人居然是一对母女。房屋很简陋,其内并排陈列着两张床。右边的床上,一位中年母亲身旁靠着一个约莫十六七岁的姑娘。根据曹聚仁的回忆,他那天身子很疲乏,所以简单与母女寒暄两句之后,便倒在左边的床上蒙头睡去。

  到了半夜,睡得迷糊的曹聚仁被身旁一阵骚动惊醒。原来,中年母亲不知出于何种心思,一定将自己的女儿弄到曹聚仁的床上睡。那位少女没有忤逆母亲的意思,轻手轻脚地钻进了曹聚仁的被子。之后,少女温软的身子将糊里糊涂的曹聚仁彻底消融了。

记者奇遇:早晨醒来发现身边是个陌生少女

第二天曹聚仁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这对母女欠了饭店一些钱,然而又无力偿还,伙计不能放她们走,就商量出了这样一条下策。得知真相的曹聚仁帮助这对母女还清了欠款,还花钱请了一辆手推车,让她们赶路时能够更方便一点。

  上路之前,曹聚仁又送给了母女两人一些盘缠,她们对此千恩万谢,将曹聚仁视作救命恩人。与曹聚仁挥别之时,中年母亲避开自己的女儿,将恩人叫到一旁,交给他一方手帕。这方手帕是纯白色的,但是其间却沾染着猩红而刺眼的血迹。只消一眼,曹聚仁瞬间就明白了中年母亲的意思,心中不免五味杂陈。

母女俩因为欠饭店六块大洋无钱还账,情急之下才动起了这个歪脑筋,即借助女儿和曹聚仁发生关系这件事来”敲诈”,迫使他帮助她们还账。曹聚仁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对于母女俩的”欺诈”行为不再愤慨。

记者奇遇:早晨醒来发现身边是个陌生少女
晚年曹聚仁

后来,曹聚仁回忆起这件事情,把它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反思之余,他说:希望读到这件事的人,不要用道德准则来批判这样的情形。因为道德,在战争年代是放假的。

战乱年代,为了活下去,个人道德的沦丧确实也是逼不得已,所以曹聚仁希望自己的良心能得到谅解。

附录:曹聚仁(1900-1972),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浙江浦江墩头镇蒋畈村(今属兰溪梅江镇蒋畈村)人。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1922年到上海,任教于爱国女中、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曾主编《涛声》《芒种》等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曾报道淞沪战役、台儿庄之捷。1950年赴香港,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港特派记者。50年代后期,主办《循环日报》《正午报》等报纸。后多次回内地,促进祖国统一事业。著有《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万里行记》《现代中国通鉴》等。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