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日本为什么会侵华,其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

文:康振贤 康振贤简介,贵州独山人,自由作家,长期从事民国史、抗战史研究。已出版6部专著,文章散见于全国各类报刊。2015年曾接受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专访。 1921年的华盛顿九国会议后,日本开始实行大规模的裁军,造成了军人的强烈不满。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最优先的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这些职业军人除了军事他们没有其它特长,裁军等于砸了他们的饭碗。此外,裁军前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

张学继:黄兴与陈其美的历史恩怨

张学继(zhangxueji),男,1963年5月出生,湖南金竹山人。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浙江理工大学、宁波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常务理事,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理事,浙江省知识界人士联谊会理事等。出版著作《陈其美与辛亥革命研究》、《出版巨擘张元济传》、《兵学泰斗蒋方震传》、《陈立夫大传》、《张学良全传》、《黄郛传》、…

雷颐:历史十字路口的“商人与政治”

中国商人具有一种与西方企业家完全不同的想法: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费正清 文:雷颐 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倾全力筹划的起义,以近百人的牺牲宣告失败,孙中山等革命派领导一时心灰。没想到半年后,10月10日武昌枪响,200多年的大清王朝轰然坍塌。 这半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这种“戏剧性”的变化?最重要、最根本性的原因是绅商对清王朝与革命党的态度发…

民国“十大国学大师”,鲁迅、胡适都排不上

民国,向来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镇,既大师辈出,又个性十足,兼具春秋战国与魏晋南北朝的双重特点,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绝唱”。 前几年,媒体曾评选出近代“十大国学大师”,其中有鲁迅、郭沫若等人,大家都笑了。鲁迅这些年被拔得太高了,已经成了连他自己都不认识的“神”。其实在民国的学术界,鲁迅还排不上号,他的贡献在思想上,而不是学术上。 那么,哪些人才是真正的民国“十大国学大师”呢? 【章太炎】:1929…

前尘往事:徐志摩与鲁迅的文坛恩怨

文:陆冠京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率直而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秉承英国绅士的生活方式,追求有小资情调的闲适生活,飞机失事不幸结束了他浓情而感伤的短暂生命。与此相对的是,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面旗帜,他长期生活在批判和忧思中,对现实和人性有着深刻的洞察,疾病的侵袭让他过早离开了人间。风格迥异的两人在文坛上的交锋虽然为数不多,却折射出现代文学的复杂现场和人性中固有的矛盾。    初次“交锋” …

袁世凯与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无可奈何忍辱负重

文:申晓云 对于中日“二十一条”的交涉中袁世凯所扮演的角色,以往史学界似有以“卖国”一言以蔽之的定论,近年来随着对于民国历史研究的深入,又有学者开始对袁世凯进行“平反”,对此学术界争论不休。然而,历史真相究竟如何?“二十一条”交涉究竟因何而起?在面临复杂的外交难题时,作为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是如何应对的?交涉过程中使用怎样的手段,有过怎样的表现?对交涉结果,即被认为“国耻”的“民四条约”的签订又该如…

下跪的人们/站队的艺术/被吹捧的西南联大

最近读到公号“近现代史研究通信”登载的文章《茅于轼|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什么会迅速溃败?》(原载于《同舟共进》2011年第7期)。文章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国民党坚持抗战八年之久……是非同小可的胜利。我国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上从来没有这样风光过……国民党这样一片大好形势怎么会急转直下,把大局输给了对手?”   文章给出的答案是“沦陷区的百姓……天天盼望国民党凯旋,自己能重新做一个有主权…

梁胡之问/愚昧是一切落后的根源

来源:特色文萃8 君子兰 1930年7月,梁漱溟致信胡适:  “大家公认中国的第一大仇敌是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其次是国内封建军阀。您却认为不是,而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这有什么道理?”    胡适回复:“什么都归结于帝国主义,张献忠洪秀全又归咎于谁?鸦片固由外国引进,为何世界上长进民族不蒙其害?今日满天满地的罂粟,难道都是帝国主义强迫我们种…

二战中,是日本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绝路的

文:夜北那狼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 战术上,日本人取得巨大成功,但战略上,却是自杀。在深陷中国战区同时,又树敌于美国,决策如此无理性,堪称丧心病狂。难道当时的日本政客真是一群疯子? 堀(音同窟)田江理这本《日本大败局》通过对“偷袭珍珠港”决策过程的勾勒,展现出理性是如何被吞没的——每个人都是明白人,可谁也不敢说不,都指望别人出头、自己附和,最终酿成集体灾难。 事实证明,决策失误不…

民国最强大脑——堪比诸葛亮,谁识章疯狂!

文:罗志田  楚按:章太炎,民国元勋,国学大师,自称章疯子!这么一位疯子式的人物,论世却超迈群伦,堪称民国第一智囊,可惜所论却多被当时军阀当做迂阔之言,以致国家民族终至沦丧,悲哉! 在清末民初的过渡时段,遗存的士与新生的知识分子共存,那一两代读书人的心态和行为常有相互覆盖的现象。像章太炎这样最后一代的士,早年处于思不出其位的时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时的议政就是参政;晚年却不得…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