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科:中华民国货币

中华民国货币指民国时期发行流通的一系列纸币、铜元、银元等货币,货币发行时间为1912年-1949年。

北洋政府时期,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发行法币,1948年发行金圆券。民国时期币制复杂,各省份、军阀、割据政权都发行了自己的货币。

简介

中华民国货币发行时间为1912年-1949年。中华民国军用钞票中华民国军用钞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创立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为扫除清朝残余势力,应付军政急需,发行了陆军部军事用票和中华民国南京军用钞票;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亦发行了带有辛亥革命标志的钞票。

折叠北洋政府时期

折叠银本位制度的确立

1914年推出的国币条例,确定以银元为中华民国货币。辛亥革命发生以后,最初由于战争的影响,中国的金融市场、币制及货币流通一时呈现十分混乱的局面。当时通行的银元就有10多种,其中外国银元有鹰洋、站人、本洋等;本国银元有广东、湖北、江南、安徽等各种龙洋和吉林币、东三省币、奉天币、造币厂币、北洋币、大清银币等。由于银元种类繁多,各地钱庄借机对各种银元价格抬高或抑低,从中渔利,不仅使人民遭受经济损失,而且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严重阻碍经济交流和经济发展。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于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

根据这一规定,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后由造币总厂袁大头袁大头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头币”或”袁大头”。这种新银币,式样新颖,形制划一,重量、成色与法定重量均不逾3‰。所以发行以后,人民乐于使用,不论通商口岸及内地, 均能顺利通行。

尽管这个时期银元本位制度和十进位的银铜辅币制度未能建立起来,但在国内流通界却发生了一个凸显变化。这就是国内流通界本国银元趋于统一,”袁头币”成为银元流通中的唯一主币。就是说,清朝末年各地流通的成色杂乱的银元,以及深受外商银行支持的并借以居奇的鹰洋,都逐渐从流通中被排除而趋于消失,而”袁头币”则成为国内一切支付大小交易中起唯一主币作用的银元。这一变化,无疑是我国近代货币流通史上的一个重要进步。

折叠北洋政府时期的纸币

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的仍是以银元为主、两元(银两、银元)并行、银元铜元和纸币并用的货币制度。关于银元、铜元的流通情况前面已作了论述,下面着重介绍纸币发行和流通中的有关问题。除北洋政府的国家银行和一些商业银行发行钞票外,各地方银行及官银钱号仍与清末一样,皆继续发行各种纸币。特别是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财政无着,因而皆以发行纸币作为筹款手段。如辛亥革命后,广东省宣布独立,推举胡汉民为都督,陈炯明为副都督,成立军政府,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财政困难。 为了应付当时的财政支出, 除向港商借到40万元外,军政府印发通用银票1900万元,其中票面5毫的100万元, 1元的600万元,2元的200万元,5元的1000万元。此票正面印有”中华民国粤省军政府通用银票”文字,中间印币值若干元,右方是陈炯明像,左方为军号、指挥刀、步枪等。背面上端印有”此票准随时换现银”八个字,中间自右至左直写”中华民国粤省军政府大都督通布”。军政府在发行银票时规定:”一、凡纳钱粮饷项等,一律照纸面所列额数通用,不准留难;二、此票发行两年后,由军政府财政部备现银任由随时携票换回;三、如有伪造假票同谋行使者,均应律重罚不贷。” 据初步统计,民国二、三年间,各省纸币发行总数约有16300万元。纸币滥印滥发的结果,促使物价上涨,地方纸币普遍贬值,平均市价仅为面值的七折左右,不少地方的纸币贬价一半。

折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折叠法币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中国国内的白银不断外流,银本位币制无法持续,且国内的货币发行杂乱不堪。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法币急剧贬值,从而彻底崩溃。

折叠金圆券

由于法币急剧贬值,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纯金0.22217克)。但是金元券膨胀速度比法币还快,10个月上涨170万倍,各地纷纷拒用。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于是使用银本位币制,发行银元券。法币法币

附-

近代银元十大珍品

近代历史中诞生了非常多种类的银币,有些传世量很小,如今十分罕见,并且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导致发行量少,发行时间短,或者因为某种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十分稀缺。由此诞生了近代银币十大珍品,这些罕见的银币流传至今的真品,市场价过百万不在话下,下面就为大家一一介绍:

1.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双龙“寿”字币

民国百科:中华民国货币

广东双龙寿字币分一两、七钱二分、七钱二三种版别,其银币的铸造,史料中没有确切记载,也可能是关于其部分在历史长河中已丢失。因此泉家们历来对于其具体铸造情况有不同的解读,而且至今没有定论。在民国时期以张炯伯为首的诸多学者认为:这种银币是光绪三十一年为纪念慈禧太后七十寿辰而铸造的。 其稀有程度及其神秘的身世一直为藏界津津乐道,被誉为“传说中的银币”。

2.民国十六年孙中山像陵墓壹圆银元

民国百科:中华民国货币

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民国政府在南京钟山建造了中山陵,并将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京移至南京,南京造币厂为此铸造了480枚纪念银币,设计新颖,铸工精良,存世稀少。

3.新疆省造光绪元宝库平重七钱二分

民国百科:中华民国货币

本币为新疆唯一带英文和维吾尔的银元。币上英文是准噶尔的译音,新疆计量当时习惯用“湘平”。而此处却用“库平”,主币库平七钱二分(壹元),属元角制,而辅币四钱、二钱、一钱属两钱制,分属不同计量单位。此币不知出处,铸期确切年代无从查考,但此币素来名声大,曾有孤品之称,如今断续发现仅有3–4枚。

4.国父孙中山地球双旗币

民国百科:中华民国货币

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先生像 地球双旗壹圆银币,是天津造币厂1929年设计试铸的。该银币正面为孙中山先生西服肖像,上书“中华民国十八年”7字;背面有交叉的国民党党旗和中华民国国旗矗立于地球之上;下镌“壹圆”2字。外圈所镌英文意为“中华民国”。

孙中山先生像背地球双旗图壹圆银币仅试铸样币一枚,未发行,是中国现代机制币最为珍贵的品种之一。

5.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像纪念币

民国百科:中华民国货币

民国十三年(1924年)张作霖出兵打败直系军阀后,把持北洋军阀政府,民国十五年(1926年)称安国军总司令。这期间天津造币厂制造张作霖纪念银币,正面钤张作霖正面像,有民国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和无纪年四种版式,十分难得。

6.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七钱二分

民国百科:中华民国货币

1896年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一枚,由湖北银元局仿广东银元铸造流通于市,初铸时龙图左右嵌“本省”二字,以示与外省有所区别,后因窒碍难行,收回再铸时,将“本省”两字去之,未销毁重铸而留存至今者屈指可数,并且多为磨损或打戳,完全未使用品罕见。

7.浙江省造光绪元宝楷书七钱二分

民国百科:中华民国货币

由于筹建较迟,光绪二十五年浙局开铸后即奉旨停工,机器拆迁他处;营运期间所出银币数额不多,因正面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碑文的书法,俗称“魏碑”。然而存世另有一种铭文为楷体之“浙江楷书”,极罕见。惜国内文献记载欠缺,故早年藏界对其出处及年代的说法纷纭,莫衷一是。

8.袁世凯共和纪念币签字版

民国百科:中华民国货币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意大利雕刻师乔治受聘于天津造币厂镌刻模具,并由天津造币厂铸造了袁世凯着军装高樱冠正面像中华民国共和纪念银币,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十月十日,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同时发行此币。该币设计考究,铸工精良,由于签字版未曾正式流通使用,极为罕见。

9.大清银币戊申吉字库平一两

民国百科:中华民国货币

吉字一两”全称:“大清银币戊申吉字库平一两”银元,史载为光绪34年(1908年)天津造币厂代铸之样币,仅试铸,未流通。1998年,“吉”字一两银元拍卖出单枚100万元的高价。

10.奉天癸卯光绪元宝一两

民国百科:中华民国货币

癸卯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著名的“两元之争”期间的产物。因为存世量极为稀少。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根据盛京(今沈阳市)将军依克唐阿的奏请,批准设立并筹建奉天机器局以铸造机制币,并从德国进口锅炉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整套铸币机器。“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就是在此年铸造,但当时只铸了极少的样币,没公开流通于世。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