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

一直以来,中国式的父亲是不苟言笑,严肃甚至可怕的,他们更多地负担着家庭的经济重任,主观和客观上都难以给家人很多的陪伴。

这种刻板、严肃、缺少柔情的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父亲,然后这些父亲培养出来的儿子,又成为了与父辈类似的父亲。

傅雷: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

那么,中国式父亲真的没有柔情吗?我看未必,傅雷,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他对待儿子严苛,甚至经常挥拳打孩子。可是,仔细探究其中,他的内心并不是缺乏柔情的。

提起傅雷,很多人能想到不少的头衔,翻译家,作家,教育家,评论家等等。这是作为名人傅雷的各种身份,也是对于他事业的肯定。透过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身份标签,把眼光往更深层次探究,傅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个跳出来的词汇一定是“严肃”,在大家看来,傅雷常常板着一张脸,不苟言笑,一本正经地站在公众视野之中,傅雷的好友杨绛评价他:“像硬米粒儿一样的傅雷”,也许是这种一丝不苟的严肃,让他在治学的过程中严谨而认真,从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虽然如此,傅雷绝不是一个刻板而无趣的人,相反,他有他的幽默。据杨绛回忆,钱钟书曾经当面打趣傅雷,对老友的“胡闹”,傅雷并不生气,随着大家笑笑,还觉得津津有味。

傅雷: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

1932年,24岁的傅雷与朱梅馥举行了婚礼,妻子的温柔贤惠填补了丈夫傅雷性格坚硬的某些缺陷,两人一刚一柔,日子过得和谐美满,生下了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

如果说,傅雷的笑容和幽默还会展示给朋友和知己,但是对于亲生儿子,傅雷就像很多的中国式父亲一样,十分吝啬于笑容,甚至动辄打骂体罚。

曾经,傅雷与好友们在客厅里谈笑,说到尽兴处,大家笑成一片,突然,傅雷像是记起来了什么,蹑手蹑脚地走到楼梯拐角的地方,不出所料抓住了傅聪和傅敏蹲在那里偷听,这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傅雷非常生气,扬起手就要揍孩子,这时,朱梅馥听到声音会立刻赶来,在傅雷之前大声地训斥儿子,以此来化解傅雷的怒气和冲突。

又过了一会,傅雷又抓到两个儿子在门口偷听大人谈话,暴跳如雷,把孩子大揍了一顿,这时候朱梅馥只得向客人无奈地摊摊手,“老傅就是这样,没办法。”

当时在场的杨绛回忆起往事时,也不免觉得傅雷的做法太过暴躁,实在难以认同。很多年后,当傅聪已经长大成人,回忆起父亲傅雷,依然不免感叹,“爸爸打得我真痛啊。”

傅雷: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

很多人知道傅雷是从《傅雷家书》开始的,这本书收录了傅雷给儿子傅聪的186封书信,时间跨度长达12年,其中详细记载了父亲与儿子的沟通和对话,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赞誉。

武侠小说家金庸这样评价《傅雷家书》,“这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傅雷的儿子傅聪是著名的钢琴家,有“钢琴诗人”的美名。有人说,学钢琴的孩子没有童年,这话有些道理,钢琴特别需要长时间的坐定练习,这与孩子好动的天性有些违背。一般的练钢琴孩子尚且如此,如果再加上傅雷这样一个严格的父亲,傅聪的成长环境可想而知。

从小练习钢琴的傅聪,没少接受父亲的毒打。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父亲傅雷和儿子傅聪的关系肯定很差,甚至互相仇视也不为过,事实并不是如此,当傅聪出国留学后,傅雷与他的书信通过书信交流,地理上的距离拉远了,但是,父子间心与心的距离却渐渐靠近。

傅雷: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

在与儿子的书信中,傅雷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于“棍棒教育”的反思和悔恨,“昨晚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跟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

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一封封漂洋过海的书信,承载了父亲的悔恨和儿子的体贴,渐渐地,把两人的心拉在了一起。

在一封信中,傅雷说,“亲爱的孩子,我高兴的是我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还有什么可以与这种幸福相比呢?”由此可见,傅雷与傅聪相隔重洋,心理上却获得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谅。这并不是意外,而是中国式的和解。

网上曾经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职业都需要通过考试,但是“做父母”竟然不需要任何考试!这句话的本义是对于很多不合格的父母表示痛心。

随便去社交平台上搜一搜,就能发现很多的孩子并不满意自己的父母,他们专制、固执、粗暴等等,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可是,真正为人父母后才知道,父亲,他也是第一次成为父亲,这份“工作”要怎么样才能做好,自己也是迷茫无措的。

傅雷: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

傅雷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在孩子面前,用寡言少语和棍棒拳脚维持所谓的“父亲的威权”,这并不是他的“首创”,是傅雷从他的原生家庭学习而来的。

据说傅雷小时候读书打盹,他的母亲便会用点燃的香烫他。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长大的傅雷,和很多中国式父亲一样,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不懂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里,父亲与孩子拥抱都会被认为是“矫情”或“肉麻”,地理位置的靠近,并没有促进父子之间的沟通,相反因为传统的某些观念,而导致了疏远与误解。

但是,随着人们观念的开放,现在已经有很多的父亲与孩子玩闹在一起,不羞于直接表达爱意,我们期待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能成为更加坦荡表达爱意的新的中国式父亲。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