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经典: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由刘半农在1920年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是中国早期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该诗由于音韵和谐,语言流畅,1926年被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成曲,广为传唱。

刘半农在这首诗中首创了”她”字的使用,受到广泛的赞誉。

民国经典: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作品原文——-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1920.9.4

民国经典: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作者简介——-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后改为复,初字半侬,时用瓣秾,后改字半农,号曲庵。一八九一年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一九三四年谢世。1917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新诗人、杂文家和著名的语言学家。

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在新文化运动中,他写了大量的诗歌,内容多是反封建的,形式上着力模仿民歌。出版的诗集有《瓦釜集》(1926)、《扬鞭集》(1926)。其他著作有《半农杂文》、《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创作背景——-

刘半农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并一度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并致力于语言学研究,此时诗人远离祖国,思念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感情深沉的诗。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后来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

五四以前,汉字中的”他”本无男女之分,刘半农在《教我如何不想她》中首创了”她”取代女性,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1926年赵元任将此诗谱曲,并广为流传。

点评鉴赏——-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在形式上的整饬,一望而知。全诗四节,每节五句:前两句都是七字,大体都是三个音步,并用韵(除第一节),如第四节的”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里/烧”;中间的第三句都用单独一个”啊”字,这在某种意义上有时代的烙印,新诗初期,抒情手段还比较单一,诗人往往用感叹词直抒胸臆;第四句都是八个字,大体上音步仍然是三个,第三和第四句的短长之变,则在整节诗中造成了节奏的大幅度改变;第五句每节相同,都是”叫我如何不想她”七字,造成一唱三叹之感,同时第五句还和第四句押韵(除第二节外)。因此,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广义的格律诗,即在一首之内形成固定格律,但不追求每首诗都相同,因此又保持了新诗的自由。

刘半农在”她”字从文字学角度正式提出之前,已经在《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中大胆地使用这个字了。这首诗是诗人1920年留学期间在伦敦写的。诗中的”她”是首次使用,而关于”她”字的文字学诉求则是1923年才正式提出来的。诗中的”她”有人说是指一位女性,有人说是指祖国(英语中的”祖国”motherland一词是阴性)。不管如何,是诗人的一种深挚的感情,启发他为祖国的文字贡献了一个重要的人称代词,使得那些即使是在”此时此刻”的现实中处于宾位的中国女性,获得了在语言形式上的明确的主体地位。从诗歌的角度看,《教我如何不想她》毫无疑问是一首优秀之作。而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看,其意义似乎更加重要。一个”她”字,使一首诗永垂不朽。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用了歌词的形式,融进了民歌风,同时又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白话诗,可谓三种风格、三种审美因素的完美统一。而刘半农是最早(1918年初)呼吁对中国丰富的民歌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保存的人。他并且身体力行,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和整理工作,贡献极大。而民歌对刘本人的诗歌创作的影响可以从这首诗里看出。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