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学校长: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标杆

民国大学校长: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标杆

蒋梦麟: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发展到极致

蒋梦麟(1886-1964)是浙江余姚人。他小时候因为痛恨私塾死板的教育方式,曾经常逃学,并发誓要烧毁私塾,杀死先生。

1909年,蒋梦麟赴美国留学,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深造。刚到美国,他看到学校门口和图书馆阅览室有许多栩栩如生的裸体塑像,心里充满疑惑。心想,学校是智慧的源泉,为什么要把裸体男女摆在这么明显的位置?后来他听到一位伦理学教授说:让女生多看一些男人的裸体像,可以纠正她们忸怩作态的习惯。同理,让男生多看一些女人的裸体像,也可以减少他们的邪念。

1917年蒋梦麟学成回国后,在商务印书馆的《教育杂志》担任主编。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好的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的思想、身体、审美和爱发展到极致。为了拥有好的教育,人们在制度设计中才增加了自由、民主、平等、共和等理念。否则,统治者就会把老百姓当作一群羊,大搞愚民教育和“牧民政治”。

不久,蒋梦麟应蔡元培邀请去北京大学担任教务长。当年的北大之所以成为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和中国思想文化的制高点,与蔡元培、蒋梦麟有很大关系。

梅贻琦:不取巧不偷懒不作伪,才能有所成就

梅贻琦(1889-1962)是天津人。“天津梅氏”是当地望族,并享有“忠厚积德”的声誉。清朝末年,梅家开始衰败,梅贻琦的父亲虽然是秀才,却只能在店铺里谋生。

梅贻琦青少年时代在南开学堂和保定高等学堂度过,后来考取庚款留学生资格赴美国学习电机专业。

1915年学成回国后,他应清华学校的邀请前去任教,从此他把毕生经历贡献给这所学校。

1931年,梅贻琦担任校长职务。上任不久,他就告诫学生:有人认为学文学的不必注意理科,学工科的不必注意文科,这种看法似乎太狭窄了。作为学生,你只有不断地扩大学问的范围,才能对人生和世界有正确的了解,才能让增加自己的生活情趣,才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基于这一原因,他建议同学们在一二年级先不要确定自己的专业,到了三年级以后再作选择。当时整个社会重理轻文的思想特别严重,梅先生又是工科学士,他能向学生提出这样的建议,实在是难能可贵。

第二年,他在开学典礼上又诚恳地指出:“我认为教授的责任不仅是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研究学问,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因为求学与做人是相互关联的,凡能真诚努力做学问的人,就会不取巧,不偷懒,不作伪,这样的人最终是会有成就的。

胡适:做学问是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

胡适是安徽绩溪人。他幼年丧父,从小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大。小时候曾在上海读书,后来考取第二批庚款留学生资格去美国留学,先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深造。1917年,他因为倡导白话文运动应邀回国,入北京大学任教,并成为中国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

1928年,他出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第二年,他在毕业典礼上对同学们说:“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这一句话就是不要抛弃学问。

为什么“不要抛弃学问“呢?他解释说:因为你们以前的功课大部分是为这张文凭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所以我希望你们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要知道,学问不仅是学者的事,普通人也需要,因为它可以让你的生命更有意义。退一步说,即使从就业的角度来考虑,学问也是不会辜负人的。如果只知道混饭吃而不重视学问,三五年之后,你们就都会被年轻人淘汰。到那时候再想补救,就来不及了。

此外,胡适在1946年重返北大担任校长的时候,还在开学典礼上说过这样的话: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只谈自由,不注意独立。所谓独立,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以别人的思想为思想,以别人的信仰为信仰,否则,你就只能是作奴隶。

民国大学校长: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标杆

张伯苓:南开大学培养的是公民,不是顺民

张伯苓,1876年生于天津。他祖父是商人,但父亲却酷爱音乐,在天津有“琵琶张”之誉。因为父亲“不务正业”,所以到了张伯苓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穷到靠母亲替人帮工的地步。

张伯苓从小酷爱读书,由于家境贫困,他只能报考不收学费的北洋水师学堂。毕业之前他需要上船实习,正好遇上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就连实习的船只也没有剩下。这对张伯苓刺激很大,他认为救国之道不在于买船造炮,而在于通过教育来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于是他离开北洋水师,去了严氏家馆任教。严氏家馆是一位“省部级”大员严修在退休后出资办的私塾。经过几年努力,张伯苓把这所私塾发展成中学堂。这个学堂培养出许多著名的人物,其中有中国社会学奠基人陶孟和、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中国话剧事业的开拓者张彭春等人。

因为学生越来越多,该校搬迁到一个叫南开洼的地方,并增设了大专班。在此基础上,南开大学于1918年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私立大学,而它的创办人就是张伯苓先生。

随后,张先生为南开大学制定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一位老校友在解释“允公允能”的时候说:“贪污的由来,是不知有‘公’;腐败的原因,不外是无‘能’。”由此可见,贪污腐败泛滥成灾,除了在顶层制度设计上存在严重的问题外,教育的失职或者说失败,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张伯苓认为,南开大学的目标是为现代社会培养公民,而不是为专制社会培养顺民。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公民,如果大家在学校里没有养成独立的人格和自治的习惯,那我们这个国家就不会有什么希望。

民国大学校长: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标杆

竺可桢:千万不要有做大官赚大钱的想法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他早年在上海复旦公学和唐山路矿学堂就读,1910年赴美国留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后,曾担任中央研究院气象所所长和中央大学教授。

1936年,他应蒋介石之邀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上任伊始,恰逢他的母校哈佛大学建校三百周年纪念,于是他向浙大师生介绍了哈佛的办学理念:第一,主张思想自由,反对政党和教会的干涉;第二,学术研究不能全注重实用,应该给理论科学充分发展的机会。

此外,他还对同学们说: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要你们掌握赚面包的能力,而是想让你们在吃起面包来有滋有味。大家千万不要有做大官赚大钱的想法,否则就有可能变成贪官污吏。

随后,他又对教授们说: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为转移。假使大学里的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教育学生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

民国大学校长: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标杆

任鸿隽: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发展,而不是信徒的造成

任鸿隽(1886-1961年),四川垫江人。他早年在四川考取秀才,后来到上海求学,与胡适有同学之谊。1908年他赴留学日本,专攻应用化学,为的是制造炸弹,推翻清朝统治。辛亥革命后,他从日本回国,担任孙中山临时总统府秘书。后来因为袁世凯称帝,便去美国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硕士学位。

1918年回国后,任鸿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商务印书馆编辑、东南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职。他的太太陈衡哲是新文化运动以后最早的女作家和女教授。

1932年,针对国民党企图在学校里推行D化教育,任鸿隽在《独立评论》发表文章说:教育的目的,在一个全人的发展,国民党的目的,则在信徒的造成。教育是以人为本位的,党是以组织为本位的。因此,有了国民党的党化,必定是没了教育;反过来说,要有教育,必定要除去国民党的党化。

民国大学校长: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标杆

罗家伦:理想是人生的蓓蕾,学问是滋养蓓蕾的雨露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他早年曾在上海求学,后来考入北京大学。五四时期,他和傅斯年等人发起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并被推选为学生代表,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据说这份宣言是当时唯一的印刷品,而“五四运动”这个概念也是他最早提出来的。

1920年,罗家伦等五位北大同学在著名实业家穆藕初的资助下出国留学。因为清朝末年曾经有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所以他们出国也有“五大臣出洋”之誉。

出国以后,罗家伦曾遍访欧美著名大学,却没有获得任何学位。据冯友兰说:当时在中国留学生中有两种人:一种人只要学问不要学位,他们随便游走,随便选课,罗家伦、陈寅恪就属于这种人;另一种是奔着博士学位去的,冯先生自己就是这种人。

六年以后,罗家伦游学归来,担任东南大学教授。不久,他投身于北伐革命,并担任了蒋介石的秘书。1928年,他被任命为清华大学的校长,当时才31岁。

罗家伦上任以后,除了提出“廉洁化、学术化、平民化、纪律化”的治校方针外,还通过机构改革和提高工资等方式确立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所以当时在清华园里流行着“教授是神仙,学生是老虎,职员是狗”的顺口溜。

1932年,罗家伦又担任中央大学校长。中央大学的前身是东南大学。这所大学在因为有中共地下党的活动,所以学生们经常闹事。罗家伦上任之前,该校正处于停课状态。罗家伦上任后,首先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但是正当他雄心勃勃地实现这一计划时,突如其来的卢沟桥事变改变了一切。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央大学在罗家伦的领导下迁移到重庆沙坪坝。在一次毕业典礼上,罗家伦告诫自己的学生说:进入社会以后,你们既要有伟大而坚定的理想,又不能抛弃学问。因为理想是人生事业的蓓蕾,学问是滋养这蓓蕾的雨露。

民国大学校长: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标杆

胡先骕:物质享受是一种低级趣味

胡先骕(1894-1968),字步曾,江西永新人。他的曾祖父是道光年间的探花,担任过贵州学政、都察院御史等职。胡先骕以“步曾”为字,是要步曾祖父的后尘,以便光耀门庭。

胡先骕到两岁才会说话,所以家里人曾以为他是哑巴。但是他记忆力很强,四岁左右就认识几千个字。据说他五岁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曾在酒席上以“五龄小子”考他,他马上以“七岁神童”相对,使满座为之惊讶。

1909年,胡先骕考入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当时他才15周岁。

1912年,他又通过考试留学美国,入加州柏克莱大学深造。四年后他学成回国,先在庐山森林局担任副局长,后来到东南大学任教。1923年,他再度赴美国留学,入哈佛大学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回国后,他参与创办了静生生物调查所、庐山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后来他因为发现了水彬,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先骕担任中正大学校长。他告诫自己的学生说:尽管我们周围有许多不法奸商和贪官污吏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但无论对国家还是对自己,那都是一条自取灭亡的道路,因此,大家千万不要羡慕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

另外,他在一次演讲中对学生们说:“物质享受是一种低级趣味”,丰富快乐的人生并不需要获得很高的物质享受。现在许多人求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精神的需要,而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这种人的志向未免太低了,将来也很难获得丰富快乐的人生。文:智效民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