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仁龙

藏书挚友 比肩风雅 ——张元济与刘承幹(连载18)

张元济与刘承幹,一个是深谙旧学的新式人物,一个是年富财雄的旧式遗老,俩人都是藏书家,作为涵芬楼与嘉业堂两个独特的文化机构的职掌者,其目标、思路和发展方式几乎完全不同,但二者实际价值和精神内核是一样的。近半个世纪,他们以藏书、刻书为核心,珍爱故国文物,刻传善本文物,因书结缘,因缘成事,彰显了一代大家的风范,充分展现了中国文人的美德。作为同时代的文化巨子,一生的朋友。 一、横空出世 刘承幹是在一个既拥…

故校四部得丛刊 ——张元济与瞿启甲(连载17)

6月2日,张元济接到叶德辉来信,叶建议《四部丛刊》如需借他处藏书影印,应“尽就近易借者借之较简便,亦较迅速”,“总以借得瞿书为功之半,江南图书馆次之”。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建立起的“涵芬楼”,十几年来收购古籍数目可观,但还无法与晚清四大藏书楼的规模相提并论。这四个藏书楼中,杨氏海源阁在山东聊城,既无旧交,也路远不便;陆氏皕宋楼藏书已在十几年前售至日本;而瞿氏铁琴铜剑楼,和收购了丁氏八千卷楼的江南图书…

丹铅石墨,相期千秋 ——张元济与傅增湘(连载16)

1949年9、10月间,张元济由沪抵京参加政协会议,有繁忙的事务与故交来往,尽管如此,但他不顾年老,刚到北京,就在儿子张树年的陪同下,前去探访老友傅增湘。张树年曾记道: “父亲与沅丈在宣统三年清政府的中央教育会议上结识,由于在古籍校勘、整理、收集、研究方面,有着共同的学术研究方向和志趣,故近四十年间,京沪两地书信频频,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两位老人在生活和事业上均受了巨大的打击。此时的沅丈贫因交加…

故籍精魂 书林德星 ——张元济与缪荃荪(连载15)

大约在这段时间,叶德辉就《四部丛刊》选择版本的方针致函夏剑丞,版本大致有三类:旧本(古本、善本)、校刻本、注释本。叶希望“每种书三本兼采”,如果一定要只选一种,“惟有存旧本去校、注本,俾读者先得有用之本,再别求参考之书”。 6月2日,张元济接到叶德辉来信,叶建议《四部丛刊》如需借他处藏书影印,应“尽就近易借者借之较简便,亦较迅速”,“总以借得瞿书为功之半,江南图书馆次之”。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建立起…

恩情与学缘 ——张元济与罗家伦(连载14)

已由商务印书馆创办十四年的《东方杂志》,在1918年遭受了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的一系列质问。但这一年底的日记里,张元济并未提及那来势汹汹的一方,倒记下了另外两个假想敌:昨与梦(高梦旦)、仙(王仙华)谈,拟将《东方杂志》大减价,一面抵制《青年进步》及其他同等之杂志,一面推广印籍以招徕广告。今日见北京大学又办有《新潮》一种。梦又言减价事应斟酌。《青年进步》同样立足上海,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机关刊物,自…

两代学人心相许 ——张元济与胡适(连载13)

一、两代学人 晚年居住在海外的胡适,1961年与胡颂平谈书时说: “商务印书馆,名字叫做商务印书馆,其实是做了很大的贡献。像张元济为了影印《四部丛刊》,都是选用最好最早的版本,里面有许多宋版的书。读书人花了并不太大的钱,买有这部书,就可以看到了。这部书对中国、日本的贡献之大,也可以说对全世界都有贡献的。像《百衲本二十四史》,都是顶好的书。当时想征求一部善本的《五代史》,在报上以重价征求,始终没有出…

特殊的朋友 ——张元济与陈独秀(连载12)

“五四”新文化运动起于三个人的陆续归国。 1915年,陈独秀从日本归国,创办了《青年杂志》(随后改名为《新青年》);1916年,蔡元培从法国归来,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即聘请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1917年,胡适归国,被陈独秀聘请到北大。1918年北大学生创办的《新潮》,更是思想界的炸弹,在这些先行者思想的发酵下,终于引发了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人们在谈论“五四”运动的时候,张元济并不是一个非…

教育救国 济世利民 ——张元济与黄炎培(连载11)

中华职业教育社及《职业与教育》杂志于1917年创办,至今超一百周年了。一个社会机构和一本杂志百年不衰,堪称一个异数与一个奇迹。他的创办人黄炎培,是张元济早期的学生。他们两的交情与合作超过半个世纪, 他们都为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留下了百年品牌,为后人所景仰. 黄炎培所创建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与迄今仍然存在的商务印书馆不同,它是以社会组织的形式去推动现代教育创新,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也是直接作用于社会发展与进步…

文化双子座 ——张元济与蔡元培(连载10)

张元济与蔡元培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合作中,他们互相启发、砥砺,为传播新知,开启民智而奉献出他们的生命与智慧,是作用于中国文化教育的现代化并成为载入历史史册的人物。 了解张元济与蔡元培的人都知道,与其说他们是朋友,还不如说是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张元济留下一本回忆录的话,其中的“感旧”部分可能首先会谈到蔡元培。张元济与蔡元培之间的故事告诉人们,他们各自心中,彼此都是一生都不可替代的兄…

翰林共舞 辞书肇祖 ——张元济与颜惠庆(连载9)

张人凤曾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张元济与颜惠庆两人的故事,其中提到:“张元济与颜惠庆相识于1905年,而且相识地点就在商务门市的柜台。[1]”两人的相识作为一段掌故被收入《张元济年谱长编》之中。其实不然,他们认识的时间应更早。 颜惠庆的父亲颜永京(1839-1898)是本土第一批受过西方训练的基督教人士。1848年受洗入教,1854年留美,1862年回国,被委任为牧师,1879年在上海创办并主持圣约翰…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