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仁龙

名扬四海的贝聿铭,何以超越东西方文化?

曾经,在欧美建筑界流传着一个段子——如果你要按照预算来完成工作,那就不能请贝聿铭。贝聿铭的姓氏“贝”在英语中发音(PEI)与英文“付钱”一词(PAY)同音,聘请贝聿铭就意味着“付钱”。这个段子的流传也因为贝聿铭在接到一个建筑设计作品时总会超过预算,这可能源于他精益求精的建筑师品质,而更加神奇的是,他总能说服甲方心甘情愿地追加预算,这便与他的智慧、人品和人格魅力分不开了。 与市面上许多根据贝聿铭自传…

名人档案——刘文典:“世间最懂庄子的人”

刘文典(1889-1958),原名文聪,字叔雅,笔名刘天民,祖籍安徽怀宁,出生于安徽合肥。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历任北京大学教授、省立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 1938年至昆明,先后在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任教。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所讲授课程,从先秦到两汉,从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从希腊、印度、德国到日本,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专长校勘学,版本…

“卖春教授”张竞生:一个被误解的民国文妖

近代中国有一名文人,被称三大文妖之一、”卖春教授”,所编著的《性史》,更是被视为洪水猛兽,鲁迅感叹,他的主张要想实现,大约要500年。他就是中国性学启蒙第一人——张竞生(1888–1970)。 张竞生,1888年出生于广东饶平。1910年考入京师大学堂,秘密加入了同盟会,曾受命参与营救因刺杀摄政王而入狱的汪精卫。辛亥革命后,担任南方议和团首席代表伍廷芳秘书。和议…

“南开先生”张伯苓,我们都欠他一声道歉

曾看过一篇报道,记者去南开大学寻找张伯苓雕像,问了几个学生都说不知,其中还包括两个大四学生。说起伯苓楼,因是校内重要建筑,倒是个个都知道,但若要问这位南开缔造者有何事迹,恐怕很多学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南开老校长的寂寞身后事,实在让人感慨。 其实,张伯苓的铜制雕像在南开大学的中心花园里,张伯苓与夫人的骨灰则合葬于铜像后。旁边还有严范孙的雕像——这是一位身后事比张伯苓还更寂寞的南开缔造者。在两座雕像旁…

不可思议,鲁迅设计的民国国徽和北大校徽

国徽是代表国家的徽章,为国家的重要象征。国徽上通常有来自国家的自然或社会事物,用以表现该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在大众眼中,鲁迅是倡导新文化反对旧传统的斗士;其实他也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不但擅长古文,还有出色的美术设计功底,是一位杰出的设计师。不为大众所知的是,除北大校徽是他设计之外,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徽——十二章国徽的主要设计者。 十二章国徽 十二章纹的由来 十二章…

民国百科——第一家政党报纸《民国日报》

1916年1月22日,以讨袁为主旨的《民国日报》在上海创刊。该报是中华革命党在国内的主要言论阵地。设有编辑、营业、总务等部。该报创始人是中华革命党总务部长陈其美,主编为叶楚伧、邵力子、主要撰稿人有戴季陶、沈玄庐等。该报除刊载全国各地讨袁斗争的消息外,还设有”来电”、”专论”、”要电”、”时评”、&#82…

蒋纬国先生的书法手迹品鉴,功底浑厚、钢劲内涵

蒋纬国的字笔法自然,行书结构合理,铿锵有力。虽然他的书法中规中矩,但从字体上看,功底浑厚、钢劲内涵,字里行间体现人的修养与情操。 特定的社会,特定的地位,决定特定的世界观,不变的是人的本性。就书法而言蒋纬国的字,是传统书法的一种继承。相比当下的一些“大师”的字要好很多。蒋纬国的书法趋于守旧,虽然也有不少自己的元素,但总体上传统多于创新。正是这种坚持传统的书写,才让书法本来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书…

民国大学的国文课本,为什么让人难以忘怀?

前几年,民国时期的小学教材突然走红。实际上,和小学教材相比,民国时期的大学教材,也独具特色,尤其富有人文气息。 自民国时代起就在各高校普遍开设“大学语文”,是当时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当时称为“大一国文”,居于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民国时期思想活跃,大学可以自编教材。尤其是三四十年代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自编大学语文教材,形成了大学语文教材面貌纷呈、思路多元的特点,今天展读,人文气…

民国经典:《新青年》创刊辞

《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弘一法师:书法与生命境界息息相关

李叔同(1880~1942),出家前,天赋异禀、才华横溢的他就已在戏剧、绘画、书法、音乐、诗词等艺术领域享有了极高的声望。 1918年出家后,他又成一位精进勤修、持律严谨的弘一法师,用他的『戒行』思想影响、感化了一代又一代人。 具足大悲心(1929) 【1】 俗书 1918年8月之前 临魏灵藏造像(早年) 再来看一张《张猛龙碑》: 临张猛龙碑(早年) 除此之外,李叔同出家前还临摹过《石鼓文》《峄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