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承生

陈独秀书法欣赏:线条厚拙凝劲、气格高古苍莽!

比如,他与沈尹默、马一浮等学者、书家皆为熟识,谈诗论书几成常态。他曾评沈尹默“诗很好,但是字其俗在骨”,后者初听刺耳,后之视为药石之言甚是感激并立志改正,这在沈尹默的《书法漫谈》中皆有详细记载,感兴趣的书友可查阅观之。 陈独秀的行草书遒劲飘逸、疏朗恢弘,充满个性和情感,有着浓浓的魏晋风韵;其篆隶书法碑帖相融,古厚苍拙、意趣自然,满纸的金石书卷气正是现在一众职业书法家所缺失的。 纵观陈独秀一生,经历…

内溃!胡适如何看待陈独秀“最后的见解”?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陈独秀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青年陈独秀,大力批判只知有家不知有国更不知有人权的国民性。他创办《新青年》推动新文化运动、发表《宪法与孔教》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中年陈独秀,他投身革命洪流,创建共产党并成为领袖,推动中国的苏联化、斯大林主义化,因为革命而先后5次被捕坐牢。 晚年陈独秀,他被共产党开除,同时又拒绝国民党的拉拢,宁愿穷困潦倒,在反思中度过贫病交加的残年余生。 陈独秀去世…

民国经典:陈独秀《宪法与孔教》

宪法与孔教 作者:陈独秀 “孔教”本失灵之偶象、过去之化石,应于民主国宪法,不生问题。只以袁皇帝干涉宪法之恶果,天坛草案,遂于第十九条附以尊孔之文,敷衍民贼,致遗今日无谓之纷争。然既有纷争矣,则必演为吾国极重大之问题。其故何哉?盖孔教问题不独关系宪法,且为吾人实际生活及伦理思想之根本问题也。   余尝谓:“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

名字决定命运:陈独秀的“独”和胡适之的“适”

1915年发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两位主将,一位陈独秀,一位胡适之。 都在北大开坛讲学,桃李满天下;他们一同创办《新青年》,当时发行量将近两万份,北京城里能识文断字的人几乎无人不读,可谓一纸风行,洛阳纸贵。   有人曾说,陈独秀和胡适之间的友谊不能用常人的眼光看待,因为二人性格迥异,还经常摆出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面孔,可在大事大非面前,二人又能瞬间化干戈为玉帛。 与人打交道,陈独秀总是剑拔弩张,胡适则待人…

民国经典:鲁迅《言论自由的界限》

《言论自由的界限》,作者:鲁迅 原文—— 看《红楼梦》,觉得贾府上是言论颇不自由的地方。焦大以奴才的身分,仗着酒醉,从主子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结果怎样呢?结果是主子深恶,奴才痛嫉,给他塞了一嘴马粪。 其实是,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不过说主奴如此,贾府就要弄不下去罢了。然而得到的报酬是马粪。所以这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我想,恐怕也会有一篇…

纪念鲁迅逝世84周年,兼谈 谁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人

今天是鲁迅先生逝世84周年祭日。1936年10月19日,这位立志要叫醒中国人的”大先生″长眠于上海寓中,耗尽了55岁阳寿。下午鲁迅的遗体转移到上海万国殡仪馆,接受民众公开吊唁。由于吊唁的人员太多了,于是延长了一天。上海《申报》在头版报道称共有十万人自发前来吊唁,连蒋介石也让上海市长吴铁城代表自己吊唁,并以个人名义献上了花篮。10月23日是鲁迅出殡的日子,当时鲁迅亲人及好友决定将他葬到万…

终身未嫁的她们,是岁月带不走的女神

文 | 群学君 01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落下帷幕。经过两个月的无数谈判、商议和争执,人类历史上首个面向全世界的以维护国际和平为宗旨的章程《联合国宪章》正式通过。 来自全世界50个国家的153名正式代表,依次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名。第一个签名的国家是中国,代表团中唯一的女士吴贻芳博士,就成为全世界第一位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女性。 罗斯福总统深深为这位典雅端庄的女性折…

湖南到底怎么了:无官可当,无名可出,无事可做

作者:王志刚  从“无湘不成军”,到“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再到“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百年间湖南涌现出来的人才,论质论量,江、浙、粤三地集合全力差可抗衡。     一贯喜欢说大话、干大事、当大官、出大名的湖南人,今天既无话可说,也无事可做,自然无官可当,无名可出。以至于很多人都在问:湖南到底怎么了?     我老家在文章里的湘中,离曾国藩故居不远,在北京读大学,…

前尘往事:徐悲鸿与刘海粟结怨的来龙去脉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徐悲鸿与刘海粟都是不折不扣的艺术大师,但这两位大师之间的关系却很糟糕。刘称徐悲鸿是其弟子,徐则称刘海粟是“汉奸”。     同心出版社于2009年6月出版的荣宏君所著《世纪恩怨——徐悲鸿与刘海粟》一书,披露了两位大师结怨的来龙去脉。  1.徐悲鸿写给周扬的两封信  绘画之余,笔者尤喜收藏艺术界名家的书札。在笔者收藏的众多信札中,徐悲鸿1953年写给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周扬的两封信较…

你会被它震撼:为什么大家都爱民国老课本

重新修复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很贵。但这套影印自191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民国老课本,第一次印刷的数量都不够摆进全国书店,就基本售罄了。     从去年起,一股民国老课本热开始席卷全国。一个粗略的统计是,市面上已经有30多种民国老课本面市。   为什么大家都爱民国老课本?   昨天,《读库》主编“老六”张立宪,也是《共和国教科书…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