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承生

孙立平:没有中西之分,只有文野之别

孙立平 文  |  先知书店 编 前几天我说:“在眼花缭乱的变化面前,在莫衷一是的纷争之中,不要模糊了一条最基本的边界——文明与野蛮。” ▌我们不要迷失,在文明与野蛮之间几个月前我曾经提出过国家的方向感、精英和上层的安全感、老百姓的希望感的问题。在新的国际环境之下,这几个问题,尤其是前者,就显得更为现实。这当中最关键的是,如果在一时一地的…

祭谭嗣同:他为苍生去挨刀,依自横刀向天笑

NO.1从谭嗣同一首诗说起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是谭嗣同一首著名的绝句诗,里面有他最著名的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这句诗是这首诗的诗眼,也是我这篇文章的文眼,稍加改动放在文章的标题上了。这首绝句诗不仅是谭嗣同的绝笔,也是历史上的绝唱,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惊天地,泣鬼神,感天动地,震古烁今。 下面来解说一下这首…

民国最大的错误:非基督教运动

作者:吴茂华 (来源:晨曦星灿) 发轫于二十年代的这场非基运动不仅在当时、且于二十多年后得到了彻底胜利,当年那一批知识精英无法料到的是,它最大政治的后果是消灭了宗教也消灭了自由,“不受制于上帝,必然受制于暴君” 有一次我和一位文化人聊天,话题涉及宗教信仰问题。他告诉我他的女儿在美国读大学刚信仰基督教,这使他及家人不快。我问为什么,他说,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历来是拜祖宗敬父母,如今女儿去崇拜…

曾经抛弃胡适的人,晚年又重新选择了他

那些曾抛弃胡适的年轻人 晚年又重新选择了他 文:傅国涌   2022年2月24日,是胡适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日。1962年胡适去世时,正是大陆人民对胡适误解最深的年代,当时的人们对他只有批判、批判、批判。改革开放后,那些曾经抛弃胡适的人,晚年重新选择了胡适,可算是胡适思想的回归,令人唏嘘不已。分享一篇著名历史学者傅国涌在浙江大学的讲演,谨以此文纪念胡适先生。 -1- 胡适遭受批判    60多年前…

傅斯年与台湾大学:拒绝三民主义进校园

1948年的最后一天,南京长江边上,大江滚滚而去,傅斯年和胡适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背诵着陶渊明的《拟古》诗第九首,两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此时,前方战场攻守之势已易,国民党政权已摇摇欲坠,蒋心中迁台之意早就萌生了。 此前12月22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正式任命傅斯年为台湾大学校长。 当月,由他主持的历史语言研究所也迁到了台湾杨梅镇。 1949年1月20日,傅斯年正式就任台湾大学校长。 假如没有傅斯年,台…

中国足球早已称雄亚洲:有图有真相!

民国虽然国运多舛,但这个时期在科技文化艺术领域出了很多大师。其实,那个时期,我们的足球在世界上也不落后,甚至一度可以说是处于一流水平。尤其是在亚洲来说,现在那些二五二六的当时做小弟都不配。 现代足球的鼻祖是英格兰,古代的足球鼻祖是中国。 春秋战国我们就有足球的记载,汉代时开始叫蹴鞠,从官方到民间都玩的很溜。比如,刘邦就是一个很喜欢踢球的皇帝,踢的还是“前锋”,据说还进了很多球,当然水分很大,那叫“…

莫言: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

提起中国现当代文坛,莫言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作家,因为他是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莫言能够获此殊荣,足以证明他的艺术表现和文学创作功底是不俗的,但莫言文学作品的主题却一直比较有争议,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在故意丑化中国人以迎合西方的主流价值观。 在看过莫言作品的读者,都对莫言作品中表现的人性阴暗面记忆犹新,沉重的主题有时候压得读者很难受,以致于对他作品的接受度也就随之降低了。 文学作品到底应该…

没有被查封过的报纸,就不是好报纸!

    《申报》是民国时期极具影响力的中文日报,包含上海版、汉口版、香港版。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是中国创办最早、历史最久的报纸,该报的副刊《自由谈》诞生于1911年8月24日。     “五四”以后,一部分知识青年因对二十年代社会现实的失望而逃遁国事,而相当一部分亲自经历五四,或者受五四自由精神熏陶的知识分子、作家、文化精英,继续…

易中天:两千年历史证明,贵族斗不过流氓

在中国,想做皇帝的人大概不少。李逵所谓“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晁哥哥做个大宋皇帝,宋江哥哥做个小宋皇帝”云云,便是这种念头直白的表露。从古到今,舞台上、电视里,皇帝戏久演不衰,则是这种心理曲折的表现。 然而,真正做成皇帝的却不多。有的人眼看做成了,却发现只是一场梦,如王莽、袁世凯。也有人不曾想过却又居然做成了的,如溥仪。 本文要说的,是那些本无继位资格,却一心想做而且又做成了皇帝的人,即历朝历代的“…

马勇:打破话语霸权,才能辨别历史真伪

“我曾经问过我们老师一个问题,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这比原来的全封建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我们老师在那左一句右一句就说不清楚。我又问那你说是全封建的封建专制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好,他也说不清楚。”  上面这两段,是历史学家马勇先生在接受某自媒体采访时,告诉对方的一则小故事。 很多人面对中国近代史时,都会和马勇当年的那位老师一样,掉进“半半社会”的糊涂账里。 如…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