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前尘往事:徐悲鸿与刘海粟结怨的来龙去脉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徐悲鸿与刘海粟都是不折不扣的艺术大师,但这两位大师之间的关系却很糟糕。刘称徐悲鸿是其弟子,徐则称刘海粟是“汉奸”。     同心出版社于2009年6月出版的荣宏君所著《世纪恩怨——徐悲鸿与刘海粟》一书,披露了两位大师结怨的来龙去脉。  1.徐悲鸿写给周扬的两封信  绘画之余,笔者尤喜收藏艺术界名家的书札。在笔者收藏的众多信札中,徐悲鸿1953年写给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周扬的两封信较…

小说和散文之外,不要错过了张爱玲的画

生命是一朵千瓣莲花,我拒绝了绽放的同时,我也拒绝了枯萎和零落。 ——张爱玲 世人皆知张爱玲会写小说、散文,写得这般好,百味人生全在那些字句里,然而世人不知道,张爱玲还会画画。虽是简单的白描配图,却仍旧讨喜,灵气倍显。 止庵曾与万燕合著过一本《张爱玲画话》,得以让我们重新认识张爱玲的艺术天分。 “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

你会被它震撼:为什么大家都爱民国老课本

重新修复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很贵。但这套影印自191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民国老课本,第一次印刷的数量都不够摆进全国书店,就基本售罄了。     从去年起,一股民国老课本热开始席卷全国。一个粗略的统计是,市面上已经有30多种民国老课本面市。   为什么大家都爱民国老课本?   昨天,《读库》主编“老六”张立宪,也是《共和国教科书…

民国百科——第一家政党报纸《民国日报》

1916年1月22日,以讨袁为主旨的《民国日报》在上海创刊。该报是中华革命党在国内的主要言论阵地。设有编辑、营业、总务等部。该报创始人是中华革命党总务部长陈其美,主编为叶楚伧、邵力子、主要撰稿人有戴季陶、沈玄庐等。该报除刊载全国各地讨袁斗争的消息外,还设有”来电”、”专论”、”要电”、”时评”、&#82…

老照片旧时光:民国时期的校服,性感而不失雅致!

身着校服的民国女学生 民国时期的中学生校服 身着旗袍的学生 白袜子,黑皮鞋,类似旗袍的白色校服 民国时期的校服,比今天的校服成熟好看多了。 民国时期身穿旗袍的大学生,性感而不失雅致 身着校服的林徽因(最右侧) 中袖上衣配裙子,黑丝袜配上黑色小皮鞋,在当时应该算是很时尚了 民国时期的大学生 食堂吃饭的民国大学生 游行中的民国大学生 坐在木栏杆上微笑的女学生 众多影视作品中也有着这种文明新装的影子 演…

聂鑫森:民国博士张竞生的最后一个情人

提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张竞生,当下的读者或许有些陌生。他生于1888年,广东饶平人,为民国第一批留洋(法国)博士,1921年至1926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为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性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老友王开林在《新文化与真文人》一书中,专设《张竞生:性博士》一章,说:“有人称张竞生是中国人口学和性学领域的拓荒者,这大致是不错的,他倡导节制生育比马寅初要早许多年,而高…

蒋纬国先生的书法手迹品鉴,功底浑厚、钢劲内涵

蒋纬国的字笔法自然,行书结构合理,铿锵有力。虽然他的书法中规中矩,但从字体上看,功底浑厚、钢劲内涵,字里行间体现人的修养与情操。 特定的社会,特定的地位,决定特定的世界观,不变的是人的本性。就书法而言蒋纬国的字,是传统书法的一种继承。相比当下的一些“大师”的字要好很多。蒋纬国的书法趋于守旧,虽然也有不少自己的元素,但总体上传统多于创新。正是这种坚持传统的书写,才让书法本来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书…

民国美男子邵洵美: 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文化人

多少年过去了,在我们偏重左翼的文学坐标轴中,邵洵美一直是个模糊的存在。但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身为诗人、翻译家、出版活动家的邵洵美,确是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 当年这位剑桥归来的才子,能诗会文,推崇唯美,与徐志摩、徐悲鸿、郁达夫、沈从文、施蛰存等人都是挚交。他慷慨侠义,乐善好施,家中常高朋满座,人称“文坛孟尝君”。 邵洵美,其人如名,温雅俊秀,许多人说,他是鼻梁笔挺、有着希腊风侧影的美男子。贾植芳回忆…

禁止思想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思想有超越一切的力量

思想本身,没有丝毫危险的性质。只有愚暗与虚伪,是顶危险的东西。只有禁止思想,是顶危险的行为。 近来——自古已然——有许多人听见几个未曾听过、未能了解的名辞,便大惊小怪起来,说是危险思想。问他们这些思想有什么危险,为什么危险,他们认为危险思想的到底是些什么东西,他们都不能说出。象这样的人,我们和他共同生活,真是危险万分。 我且举一个近例,前些年科学的应用刚刚传入中国,一般愚暗的人都说是异端邪教。看待…

前尘往事:民国怎样办大学/他们怎样当教授?

研究中国大学教育的人,可能都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本世纪初,最早承担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职责的,大多是一批传统的士子,比如北大校长蔡元培、南开大学创始人严修、南洋大学堂校长唐文治、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以及光华大学校长张寿镛等等,都是进士或举人出身。如果仅仅是个别人,也许还是特例,但现代大学教育史向我们显示,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不仅如此,这些现代大学制度的设计者,同时又是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