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经典:陈独秀《宪法与孔教》
宪法与孔教 作者:陈独秀 “孔教”本失灵之偶象、过去之化石,应于民主国宪法,不生问题。只以袁皇帝干涉宪法之恶果,天坛草案,遂于第十九条附以尊孔之文,敷衍民贼,致遗今日无谓之纷争。然既有纷争矣,则必演为吾国极重大之问题。其故何哉?盖孔教问题不独关系宪法,且为吾人实际生活及伦理思想之根本问题也。 余尝谓:“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
宪法与孔教 作者:陈独秀 “孔教”本失灵之偶象、过去之化石,应于民主国宪法,不生问题。只以袁皇帝干涉宪法之恶果,天坛草案,遂于第十九条附以尊孔之文,敷衍民贼,致遗今日无谓之纷争。然既有纷争矣,则必演为吾国极重大之问题。其故何哉?盖孔教问题不独关系宪法,且为吾人实际生活及伦理思想之根本问题也。 余尝谓:“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
“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经过努力,上海群益书社应允发行由陈主编的《青年杂志》。 1915年 9月15日创刊﹐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印行(月刊)。6期为一卷。第1卷名《青年杂志》。 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 该文开明宗义指出…
1915年发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两位主将,一位陈独秀,一位胡适之。 都在北大开坛讲学,桃李满天下;他们一同创办《新青年》,当时发行量将近两万份,北京城里能识文断字的人几乎无人不读,可谓一纸风行,洛阳纸贵。 有人曾说,陈独秀和胡适之间的友谊不能用常人的眼光看待,因为二人性格迥异,还经常摆出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面孔,可在大事大非面前,二人又能瞬间化干戈为玉帛。 与人打交道,陈独秀总是剑拔弩张,胡适则待人…
《言论自由的界限》,作者:鲁迅 原文—— 看《红楼梦》,觉得贾府上是言论颇不自由的地方。焦大以奴才的身分,仗着酒醉,从主子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结果怎样呢?结果是主子深恶,奴才痛嫉,给他塞了一嘴马粪。 其实是,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不过说主奴如此,贾府就要弄不下去罢了。然而得到的报酬是马粪。所以这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我想,恐怕也会有一篇…
国徽是代表国家的徽章,为国家的重要象征。国徽上通常有来自国家的自然或社会事物,用以表现该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在大众眼中,鲁迅是倡导新文化反对旧传统的斗士;其实他也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不但擅长古文,还有出色的美术设计功底,是一位杰出的设计师。不为大众所知的是,除北大校徽是他设计之外,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徽——十二章国徽的主要设计者。 十二章国徽 十二章纹的由来 十二章…
“越剧十姐妹”不同于现在的艺人“组合”,这不是一种商业运营的行为,而是十位进步的女性艺术家为了理想和正义自发团结起来的“组合”。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越剧界已人才辈出,流派纷呈。在新旧时代的十字路口,有一群从旧社会底层成长起来的越剧演员,她们决心与旧社会决裂,用自己的越剧艺术、越剧事业造福社会,惠及他人,和社会的黑暗力量叫板。她们就是由那时的当红越剧艺人们组成的“越剧十姐妹”。 越剧十姐妹19…
笔者在苏州市档案馆看到一份国民政府教育部关于民国大学校长薪俸标准规定的文件,文件号为I27-001-0001-031。签署人为教育部部长陈立夫,签署时间为1941年12月23日。文件共十一条细则,对大学校长的俸给以及相关特殊情况作了规定。 文件规定大学校长、独立学院院长及专科学校校长待遇以及公费支给各有区别。如果是国立或省市立大学校长俸给应该按照所叙简任职等级规定之俸额支取:国立大学校长铨叙级次自…
今天是鲁迅先生逝世84周年祭日。1936年10月19日,这位立志要叫醒中国人的”大先生″长眠于上海寓中,耗尽了55岁阳寿。下午鲁迅的遗体转移到上海万国殡仪馆,接受民众公开吊唁。由于吊唁的人员太多了,于是延长了一天。上海《申报》在头版报道称共有十万人自发前来吊唁,连蒋介石也让上海市长吴铁城代表自己吊唁,并以个人名义献上了花篮。10月23日是鲁迅出殡的日子,当时鲁迅亲人及好友决定将他葬到万…
文 | 群学君 01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落下帷幕。经过两个月的无数谈判、商议和争执,人类历史上首个面向全世界的以维护国际和平为宗旨的章程《联合国宪章》正式通过。 来自全世界50个国家的153名正式代表,依次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名。第一个签名的国家是中国,代表团中唯一的女士吴贻芳博士,就成为全世界第一位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女性。 罗斯福总统深深为这位典雅端庄的女性折…
作者:王志刚 从“无湘不成军”,到“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再到“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百年间湖南涌现出来的人才,论质论量,江、浙、粤三地集合全力差可抗衡。 一贯喜欢说大话、干大事、当大官、出大名的湖南人,今天既无话可说,也无事可做,自然无官可当,无名可出。以至于很多人都在问:湖南到底怎么了? 我老家在文章里的湘中,离曾国藩故居不远,在北京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