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老鼠爱大米,不要韭菜爱镰刀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留学生回国率是非常高的。爱国精神、报恩意识是巨大的行为动力,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留学生在国内的社会地位高、待遇好。如果将此归于“老鼠爱大米”,虽然语风有些粗俗,但逻辑也是正常的。你总不能由此引发出“韭菜爱镰刀”的宇宙真理吧? 据史料记载,民国短暂的38年,4亿人口中先后有近10万名青年学子留学海外。但跟现在众多留学生留在国外发展不同的是,那时的留学生放弃了国外优裕的物质条件和理想的工…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留学生回国率是非常高的。爱国精神、报恩意识是巨大的行为动力,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留学生在国内的社会地位高、待遇好。如果将此归于“老鼠爱大米”,虽然语风有些粗俗,但逻辑也是正常的。你总不能由此引发出“韭菜爱镰刀”的宇宙真理吧? 据史料记载,民国短暂的38年,4亿人口中先后有近10万名青年学子留学海外。但跟现在众多留学生留在国外发展不同的是,那时的留学生放弃了国外优裕的物质条件和理想的工…
阿道夫·希特勒,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人,他在二战期间侵入了14个国家,杀害迫害了近600万的犹太人,使大约3500万人丧失了性命。 但光看这些画你能想象到是他画的吗?这一组图片就是希特勒亲手画作。 希特勒年幼时在学校的成绩不算差,看到这些画感觉他的绘画水平也不是特别差。 希特勒小时候转迁过5个学校,他在学校期间还参加了唱歌课,据说他之前的梦想是当个牧师。 但后来他却成为了一个挑起战争,害人无数…
基督教传教士以自己的青春、生命为代价,为中国的美好未来,倾注了满腔热血,中国的女子学校是由基督教传教士创办的,从而结束了几千年来女人读书难的问题。基督教传教士为中国带来了“大学、中学、小学、医院、女子学校、盲校和盲文、聋哑学校和手语、麻风病院、汉英、英汉字典、汉语拼音、现代农业先进理念、女子留学等等”。 令人遗憾的是,基督教传教士对中国的杰出贡献,很多中国人却不知道,令人痛心的是,有很多中国人非但…
日前,智效民所著《大学之魂:民国老校长》出版上市,引来各界再次关注大学的各种问题。 高等教育的任务到底是什么?大学该如何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人才?针对考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了智效民。他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历经时代变迁,民国那几个校长仿若成为高等教育的绝唱,他们民主治校、培养通才、注重人格教育的光辉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熠熠生辉。” 文: 吴波 “北大功狗”、“浙大保姆”…… 智效民告诉…
曾看过一篇报道,记者去南开大学寻找张伯苓雕像,问了几个学生都说不知,其中还包括两个大四学生。说起伯苓楼,因是校内重要建筑,倒是个个都知道,但若要问这位南开缔造者有何事迹,恐怕很多学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南开老校长的寂寞身后事,实在让人感慨。 其实,张伯苓的铜制雕像在南开大学的中心花园里,张伯苓与夫人的骨灰则合葬于铜像后。旁边还有严范孙的雕像——这是一位身后事比张伯苓还更寂寞的南开缔造者。在两座雕像旁…
01、梁启超 要说民国文人的高收入者,梁启超应该排在第一梯队。从参与戊戌变法开始,梁启超的名声就与日俱增。有了名声,文章自己不愁销路,银子也就自然而然装进腰包了。 1912年12月,梁启超在天津创办半月刊《庸言报》。这份报纸让他赚得一大笔钱。这年的12月18日,他在家信中说:”《庸言报》第一号印一万份,顷已罄,而续定者尚数千,大约明年二三月间,可望至二万份,果尔则家计粗足自给矣。若至二…
比如,他与沈尹默、马一浮等学者、书家皆为熟识,谈诗论书几成常态。他曾评沈尹默“诗很好,但是字其俗在骨”,后者初听刺耳,后之视为药石之言甚是感激并立志改正,这在沈尹默的《书法漫谈》中皆有详细记载,感兴趣的书友可查阅观之。 陈独秀的行草书遒劲飘逸、疏朗恢弘,充满个性和情感,有着浓浓的魏晋风韵;其篆隶书法碑帖相融,古厚苍拙、意趣自然,满纸的金石书卷气正是现在一众职业书法家所缺失的。 纵观陈独秀一生,经历…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一看到题目,还没有读完文章就开喷,那么,鲁迅真的要下课了,而且,假如鲁迅从课本上消失,你还将承担万万分之一的责任。 如果你还要反问为什么? 我就告诉你,因为你不理性! 现在这个社会需要理性和客观,当你不能理性、客观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时候,要么人家避开你,要么你自己默默离开! 也许 ,你会再反驳我,说我批评鲁迅是不理性的作家!? 我会坚定的告诉你,我永远不会说鲁迅…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由刘半农在1920年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是中国早期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该诗由于音韵和谐,语言流畅,1926年被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成曲,广为传唱。 刘半农在这首诗中首创了”她”字的使用,受到广泛的赞誉。 作品原文——-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陈独秀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青年陈独秀,大力批判只知有家不知有国更不知有人权的国民性。他创办《新青年》推动新文化运动、发表《宪法与孔教》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中年陈独秀,他投身革命洪流,创建共产党并成为领袖,推动中国的苏联化、斯大林主义化,因为革命而先后5次被捕坐牢。 晚年陈独秀,他被共产党开除,同时又拒绝国民党的拉拢,宁愿穷困潦倒,在反思中度过贫病交加的残年余生。 陈独秀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