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之死:病死说、气死说、天命说,信谁?

在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中,正反评价最为极端的非袁世凯莫属,从“窃国大盗”转变为“民族英雄”,实在是让大众难以消化,但随着关于解析袁世凯人物的相关书籍的相继出版,大量文献资料证明,袁世凯却是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袁世凯之死:病死说、气死说、天命说,信谁?

第一,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军队的缔造者。1894年因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决定改革军制,光绪帝任命袁世凯前往天津小站训练军队。袁世凯出任督练官,制定章程,网络人才,将军士队伍扩编至七千人,成立新建陆军,简称新军。袁世凯效仿西方军事训练,培养军事人才,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袁世凯极为重视近代教育。光绪年间,袁世凯联合张之洞上书朝廷教育改制,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新篇章。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袁世凯培养新式人才,确立发展师范教育,建立各级师范学校40多所。在教育资金方面不惜压缩军费来发展全免费的国民学校。

为建立一个完整的新政权,袁世凯在其执政期间颁布了多条法律政令,比关切在列强交涉中维护了中国主权,虽然在当时的局势下,很多事情力不从心,但足以证明袁世凯并非有卖国之心。

袁世凯的一生功过难辨,早年的时候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当时年仅23岁的袁世凯在朝鲜担任监国,在位期间挫败了日本俄国几次侵略朝鲜的阴谋,同时帮助朝鲜练兵,稳定政局,受到了当时朝鲜上下的称赞。当时还有很多日本人想要谋杀他,几次三番下手暗杀都未成功,可见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来说袁世凯确实是一个麻烦。除此之外他主持废除了科举制度,大力兴办现代教育,为中国之后的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并且积极兴办实业,发展经济,在政治上更是坚持“立宪”,即使到了后来称帝也不过是要实行君主立宪制。

当年袁世凯称帝的时候表示,自己是为了救国家于水火才选择这样做的。虽然,现在有一些人表示理解当时袁世凯的做法。但是在当时,袁世凯想要恢复帝制,自己当皇帝的做法是受到一致反对的。于是,在全国民众的咒骂和反对下,他只当了八十几天的皇帝就去世了。

他的去世并没有让大家觉得惋惜,甚至很多人都为此而庆祝。但等到大家的兴奋劲过了,人们不免猜测,袁世凯究竟是怎么死的?因为什么原因死的?关于袁世凯的死,历史上大致有三种看法,三种死因。

病死说

第一种说法最正常也最切合实际,那就是病死。传闻袁世凯患有尿毒症,而在治疗的重要时刻却因为大儿子主张通过西医手术治疗,而二儿子主张保守治疗的情况下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最终,病死在床上。

袁自小身体强壮,后来又进军队历练,人们因此有理由推断,中年以后的袁即使染疾,也不至于就此撒手归天。殊不知袁身体后来的所谓健康强壮,其实恰恰掩盖了这表象后面的不良生活方式。简言之,袁的短命,其实早已为他的不良生活方式所决定了,诚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据1913年即在袁麾下任职,时年17岁,后又在天津袁府任总管的陶树德回忆,乃父与他两代人在袁帐下奔走,他本人更是随侍袁左右直至袁去世。他说袁每天凌晨五时起床,之后进办公室批阅一会文件,“然后喝茶、牛肉汁、鸡汁。七时早点,包子四色,鸡丝面一碗(一般仅吃包子一两个,余下由侍从分充早点)”。

“十时左右,进鹿茸一盖碗。十一时许,进人参一杯。中午十二时午餐”。下午“点心为西餐,然后服自制活络丹、海狗肾。七时晚餐……”不难看到,袁所食用的“多为补血强身、滋阴壮阳者”。由于过分补血强身,导致袁经常患牙痛,大便秘结,以致每隔三二天就要请中医诊治或灌肠……这些情况外人是无从知晓的。

陶没有交代袁午餐时的进食内容,据女儿袁静雪回忆,其父午餐最爱吃清蒸鸭子,尤其入冬后“每餐必吃”。除此之外还有红烧肉、肉丝炒韭黄等。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须知人患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吃了不当食物,这包括多吃、强补。

而人体对食物过度的摄入、滞留、累积打乱了自然的平衡。吃进去的营养如不能正常排泄,积存在人体里也会逐渐变成“万毒之源”。由于排泄器官负担过重,因此毒素会流窜全身,影响血液清洁度,污染身体内环境。在这方面,袁的“进补”就是一个绝妙之例。袁从二十五六岁起就天天吃补品,“常常一把一把地将人参、鹿茸放在嘴里嚼着吃”。另外“还雇用着两个奶妈,他(袁世凯)每天就吃这两个奶妈所挤出的奶”。

就短期而言,此时袁给人的印象也许确是体质强健。但“就中医的医理说来,人参、鹿茸等,都是热性的补品,他却成年累月地在吃,日子长了,是不会不影响他的健康的”(袁静雪语)。而且在袁的日常食品中,难觅蔬菜、水果的影子。

袁的短命,除了饮食、滋补“出格”外,再一原因就是伤于情色。袁妻妾成群,不下十数,她们共为袁生育了32个子女。据陶树德回忆,这些孩子小时候“多肥头大耳,一如乃父,稍长即均不甚结实矣。当时北京流行一句歇后语:‘大总统的儿子——人参鹿茸。’即指此”。

所谓“多肥头大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小胖墩。这显然不是小孩身体健康的象征。袁自以为多摄入滋补品,就会补身壮阳,其实他不知,人参鹿茸作为高级滋补品,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服用的,而且服用的量绝对有讲究。像袁这样没有节制的胡乱服用,就像纵欲一样,会对身体产生巨大的伤害,长此以往,势必付出生命的代价。

气死说

第二种说法是袁世凯是被气死的,人们传的神乎其神,但也是有事实根据的。袁世凯称帝并不容易,那个时候人们说他是盗国大贼,说他丧权殃民,人人都咒骂他,希望他快一点死。袁世凯在这种压力下,精神和身体一点点被压垮。但是,关于“气死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在袁世凯死前说了一句“是他害了我”。而关于这个“他”是谁,大家都不知道。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出版的《文史资料选辑》第74期上有袁世凯的女儿袁静雪的文章《我的父亲袁世凯》,上载其父死亡的真正原因:“内外交攻,气恼成病而死。”

陶菊隐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中说:“袁世凯最后服下了一帖二陈汤以致送命,这3个人对他宣布独立是他所料不到的,因此活活气死了。”   

“二陈汤”所指的三个人物,是陈树藩、陈宦以及汤芗铭。他们原是袁的心腹,曾出谋划策拥袁上“金銮殿”,后来在全国人民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陷入绝境。他们见大势已去,就倒戈反袁,分别在安徽、四川、湖南宣布独立。这一举动,使袁世凯更感到众叛亲离,不久便抱病命归黄泉。“二陈汤”恰成了袁世凯的“送终汤”。

“二陈汤”中的陈宦既是袁世凯在西南倚重的将军,又是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的把兄弟,私人感情甚笃。当袁世凯派陈宦带兵入川时,陈宦在行前向袁世凯用的是臣见皇帝的礼节,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并对袁世凯说:陛下登基称帝时,臣远在四川可能不能亲自参加,因此提前向你行礼,而后又学着喇嘛叩拜活佛的最高敬礼,“三嗅项城之足而退”。当时袁世凯对陈宦感觉良好,陈既是亲信又是帝制的忠心拥护者,用陈宦坐镇成都“谓西南可无事”。当袁世凯接到陈宦宣布四川独立的电报后,竟半日不语,袁世凯对此没有任何思想准备,陈宦的叛离,最使他恼火。袁世凯称帝最终失败,和陈宦关键时刻的倒戈有绝对关系。

陈宦通电反袁一周后的5月29日,袁世凯倚重的湖南将军汤芗铭宣布湖南讨袁独立。当初汤芗铭是鼓吹帝制最得力的一位地方要员,他在湖南招募一批文人才子,把他们软禁在一个豪华之所,院中备有名酒名烟以及妓女。让这帮人伪造湖南人民拥戴袁大总统为皇帝的劝进书,用工整的蝇头小楷缮写,文尾注上“湖南靖武将军臣汤芗铭谨奏”字样。然后放进金丝楠小木匣中,派特使专程晋京。就是这样的一位铁杆亲信,在关键的时刻也举起了反袁大旗,袁世凯对其的懊恼可想而知了。

陈宦通电反袁一周后的5月29日,袁世凯倚重的湖南将军汤芗铭宣布湖南讨袁独立。当初汤芗铭是鼓吹帝制最得力的一位地方要员,他在湖南招募一批文人才子,把他们软禁在一个豪华之所,院中备有名酒名烟以及妓女。让这帮人伪造湖南人民拥戴袁大总统为皇帝的劝进书,用工整的蝇头小楷缮写,文尾注上“湖南靖武将军臣汤芗铭谨奏”字样。然后放进金丝楠小木匣中,派特使专程晋京。就是这样的一位铁杆亲信,在关键的时刻也举起了反袁大旗,袁世凯对其的懊恼可想而知了。

天命说

相比前两种说法,关于袁世凯死因的第三种说法就显得太迷信了。也正是这样,很多人听了之后都表示很尴尬。有传闻在袁世凯患病那段时间,他一直不肯喝药,也正是这样病得不到治疗,最终才会死。

为什么不喝药呢?曾经有一个算命先生告诉过袁世凯,说他活不过五十八岁,袁世凯问他破解的方法,他表示只有袁世凯当皇帝才可以避免这一难。不知道袁世凯后来一心想称帝和这个算命先生说的话是否有关,但不顾所有人反对一心称帝他肯定是有自己的原因的。至于袁世凯为什么不喝药,其实是因为他听了算命先生说了那番话以后就让算命先生喝了毒酒。

而在袁世凯自己生病的那段时间,他总感觉那个算命先生回来了,要他偿命要带他走。当他看着自己的汤药的时候,就觉得汤药和自己当你赐给算命先生的毒酒像极了,所以任凭大家怎么说他就是不喝药。袁世凯身边亲近的人都知道算命先生的事情,所以只好作罢,一直通过针灸之类的方法给袁世凯治疗。但坚持不喝药总归是治不了病的,所以最后袁世凯还是难逃一死。

袁世凯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袁世凯有史可据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他的曾祖父袁耀东。袁耀东是庠生,庠生是科举制度下府、州、县学的生员的别称。袁耀东不到40岁就死掉了,据说是读书累死的,而他的妻子郭氏却活到了90多岁。郭氏出生于大户人家,在她教育下,四个儿子都比较有出息。其长子袁树三也就是袁世凯的祖父,是廪贡生,曾经署理陈留县训导兼教谕;次子袁甲三系进士出身,因有功于朝廷,先后被升为钦差大臣、漕运总督,一度督办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的军务,皇帝多次颁发“嘉奖”,赏戴花翎,穿黄马褂;三子袁凤三为禹州训导;只有四子袁重三没有入仕为官。
  袁世凯的祖父袁树三有两个儿子,长子袁保中,也就是袁世凯的亲生父亲,系副贡出身,花钱捐了个同知,没有正式出仕为官,但热衷于程朱理学的研究。因为是袁耀东的嫡长孙,在袁家他以同辈人中长子的身份主持家政,经营田产,在项城是个独霸一方的“土皇帝”。次子袁保庆是1858年的举人,当时捻军及太平天国在项城活动频繁,袁保庆靠创办团练起家,打仗深有谋略,往往能出奇制胜,由此,深得朝廷的赏识,后由郎中升为道员,官至江宁盐法道。袁世凯的两个堂叔,即袁甲三之子袁保恒和袁保龄,也都是清政府的官员。袁保恒于1850年考中进士,官拜翰林编修,长时间追随他父亲袁甲三办团练,功劳很大,回京后历任户部左侍郎、署吏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袁保龄中过举人,因有功于朝廷,先后被封为内阁中书、候补道,1881年被李鸿章调到天津办理海防营务。
  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出生,恰在此时袁世凯的叔父袁保庆的妻子牛氏也生了一个儿子,但生下来不久就死掉了。袁世凯的生母刘氏产后奶水很缺,而牛氏的奶水却十分充足,因此袁世凯就由婶婶牛氏哺乳。牛氏视袁世凯为己出,十分疼爱,袁世凯的亲生父亲袁保中见胞弟年近40尚无子,便按当地的风俗于1864年将袁世凯过继给了袁保庆为嗣子,小时的袁世凯便和袁保庆夫妻生活在一起。
  1866年,7岁的袁世凯随嗣父袁保庆去了济南,两年后又去南京,在南京生活了六年。1873年7月袁保庆因染上霍乱而死,这年冬天袁世凯随嗣母牛氏扶棺还乡。1874年袁世凯的堂叔袁保恒从西北回来,发现袁世凯举止不凡,就又把袁世凯带到了西北。后袁世凯随袁保恒先后去了北京、开封,1878年5月袁保恒又染病去世,袁家人个个伤心不已,袁世凯也郁郁寡欢。

袁世凯之死:病死说、气死说、天命说,信谁?


  项城地处中原,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相命、堪舆、巫术在当时的社会中异常活跃。悲伤的袁家人在失去几位亲人后,开始认真的思索,发现袁家男人都不满花甲而死。袁世凯的曾祖父袁耀东仅活到不足40岁就死了;袁甲三1863年因染病去世,算是袁家人寿命最长的一个,也只活57岁袁世凯的亲生父亲袁保中终年51岁,嗣父袁保庆终年只有49岁,堂叔袁保恒只活了52岁。活着的袁家人对去世先祖寿命进行一番统计后,提出袁家男人生命最大极限为57岁的说法。袁世凯在心理上受到这样的暗示,晚年的袁世凯虽然十分注重健康,但他最终也没有能活到58岁,在57岁时也就咽了气。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