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首席智囊被谁谋杀 有他在国民党不会败?

蒋介石统治大陆的22年间,所信赖的文臣武将不下数百人,而杨永泰被称为蒋介石身边的“诸葛亮”。如果杨永泰没有被暗杀,共产党或许就不会那么容易的夺得江山。如此重要的一个智囊却死于被暗杀,究竟是什么原因、什么人干的?

蒋介石首席智囊被谁谋杀 有他在国民党不会败?

为蒋献上“削藩”和“剿共”妙计

杨永泰,字畅卿,1880年出生于广东高州府茂名一殷实之家,幼年父母双亡,由伯父收养。他早年受过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17岁时考中广东茂名地区秀才,21岁考入广州高等学堂,开始接受系统的西方近代教育。一年后,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他回到广州出任《广东报》记者、编辑。很快,杨永泰扬名于珠江两岸。随着资历和才华的日渐长进,杨永泰开始涉足政坛。1912年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成立后,他先后当选为广东省议会议员、国会议员。

北伐成功后,杨永泰发现,虽然蒋介石平定了北洋军阀,但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尤其各地方实力派拥兵自重,与当年的地方军阀无异。杨永泰援引历史上封建帝王削夺藩镇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经验,断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削藩”。于是杨永泰晋见蒋介石的第一件事就是陈述其削藩策略。杨永泰将其“削藩”概括为:以经济方法瓦解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以政治方法解决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以军事方法解决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以外交的方法对付张学良的东北军。一席话,顿使蒋介石心明眼亮。他最头疼的如何处理各地方军阀问题,被杨永泰数语道破。蒋介石立刻对杨永泰肃然起敬 ,决定破格重用杨永泰。不久蒋介石采纳杨永泰的“削藩策”,很快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达到了“削藩”的目的。

从1931年起,蒋介石先后对江西革命根据地的红军进行3次“围剿”,却损兵折将。随蒋到江西行营任行营秘书长的杨永泰,与蒋进行了彻夜长谈,认真分析前3次蒋介石“剿共”失败的原因,发现他的失策,在于把红军看成与北洋军阀一样的军队。实际上,红军实行的是政治治军,兵民一体,上下同心,因此必须采取新的策略才能“剿灭”。红军既然靠政治起家,我们也就来个“政治剿匪”——“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在政治上,他教育国民党军政官员,“剿匪”不能专靠军事,还要进行“政治改革”;在思想上,向蒋介石建议发起“新生活运动”,从政治上孤立工农红军。

蒋介石对此大为赞赏,1932年4月,蒋到汉口主持鄂豫皖三省“剿共”军事,决定破格提升杨永泰为鄂豫皖“剿共”司令部秘书长,令其随行前往武汉。这样,杨永泰正式成为蒋介石的帐前军师。

杨永泰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方针可谓老谋深算。蒋介石照此实施,立即在“围剿”鄂豫皖苏区中显示了威力。由于张国焘的指挥错误和政治上未能适应蒋介石的新策略,没有采取应变措施,致使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向西退去。

蒋介石大喜过望,对杨永泰更加言听计从。他立即移营江西,全力“围剿”中央苏区。

1933年5月7日,蒋介石改“行辕”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会长行营,任命杨永泰为南昌行营秘书长,全权总揽政治事务。杨永泰负责的第二厅专营“政治剿共”,所以南昌行营上下又称杨永泰为“七分厅长”。

第四次“围剿”准备不充分,蒋介石并未得手。尽管如此,他对杨永泰的方针并没有动摇,而是马上组织第五次“围剿”,调集50万重兵对付江西中央苏区。

杨永泰提出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在第五次“围剿”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运用:他组织求是通讯社,专办行营新闻发稿工作;组织努力剧团和奋斗文艺社,作为“剿匪”前线的“文化标兵”;实行军人独裁,强化保甲组织,严厉实行连坐制,对苏区民众实行所谓“软化、分化、感化”政策。更狠的是,杨永泰建议蒋介石对苏区实行严格的经济封锁。国民党利用军队、行政官员、各省党部以至基层党部、各地乡绅等,组成严密的网络系统,要与红军打一场“政治战”、“经济战”和“立体战”。

仅一年多时间,这些措施便收到奇效,逼迫中国工农红军西去。杨永泰因谋划“剿共”有功,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政学系与CC系大斗法

在蒋介石执政时期,新政学系是国民党内一个很重要的派系,其重要人物除杨永泰外有:黄郛、张群、吴鼎昌、熊式辉、吴铁城、王世杰、翁文灏,甚至何应钦也一度被人目为准政学系。与国民党的CC系、黄埔系等不同,这些人并没有一定的组织,也没有政纲,只是松散的联盟。他们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且大多学有所长,精于政务,才华出众,足智多谋,深为蒋介石器重。

作为蒋介石最宠信的幕僚,杨永泰有着很大的权力。所有国民党重要军政文电,都须经杨永泰先行过目,然后才能呈蒋;许多军政要人来见蒋介石,也须经杨永泰安排。可以说杨永泰已经成为蒋介石的首席军机大臣了。

同时,由于蒋介石长期驻南昌主持“剿共”,遥控南京政务,由杨永泰提议设立并主持的南昌行营秘书处成了实际上的行政院。所以这一阶段,杨永泰是权倾朝野,高朋满座,宾客盈门。蒋对杨永泰信任有加,这一时期是政学系急剧膨胀阶段。如在封疆大吏这一级别中的官员,政学系占了几乎三分之一。如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福建省主席陈仪、贵州省主席吴鼎昌、四川省主席张群、广东省主席吴铁城,等等。在行政院,有副院长兼外交部长张群、铁道交通部长张家璈、粮食部长徐堪、秘书长翁文灏等。那时对政学系曾有“省府主席十有九,行营主任五占三”之说,可见杨永泰能量之大。在杨永泰任蒋介石秘书长期间,政学系主政不仅是众人皆知的事,而且还抢夺了CC系的党务大权。这就激化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1928年后,以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为首的CC系就掌控了国民党的党权,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在第五次“围剿”中,杨永泰建议蒋介石集中党、政、军力量于“剿匪总部”,以便于指挥,蒋接受了。当时就把国民党主要活动的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省的国民党组织变更,省市党部设主任委员,由当地军政大员兼任。主任之下设书记长,书记长不用说了,基本都是主任委员的心腹。

杨永泰的这一招,把四省原来的各级党部的执行委员和监督委员一起取消了,由书记长负全责,工作报告直送“剿匪总部”党政委员会。党政委员会集各地党务于一处,显得十分重要,于是党内各派系都争夺党政委员会中的职务。但在杨永泰的运作操纵下,该委员会六个处,五个处长是政学系的人,CC系仅争得一个处的处长位置。下面各区分会委员会和附属机构的负责人也是政学系的人为多。

这样一来,鄂豫皖赣四省各级国民党组织就由CC系手中转到了政学系手中,CC系成为当地军政首脑的附庸,地位一落千丈。CC派遭此打击,当时却敢怒不敢言。因为杨永泰这一辣招是以蒋介石名义去办的,并已由国民党中常会追认为合法。

CC系长期以来控制党务,陈果夫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利用职务之便安排本系统的人进入政府任职。杨永泰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长后,情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微妙变化。杨永泰利用秘书长的职务,仗着蒋介石的信任,开始插手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官员的安置,发展政学系,CC系的势力无形之中变得是在逐步退却,阵地萎缩。1933年陈果夫代替顾祝同,出任江苏省政府主席,民政厅厅长一职决定派自己的心腹余井塘担任,可没想到省政府组阁名单报上来时,杨永泰在蒋介石身边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这不成了CC的王国?” 蒋本来就不满江苏省政府CC色彩太浓,听了杨的话后更加生气,决定“留中不发”。

这可急坏了陈果夫。他素知蒋的习性,只要“留中不发”,一定是表明他持有不同的意见。他赶忙电呈蒋介石:“如有更适当胜任者,请钧座直接指定。”本来这是陈果夫作的一个姿态,可没想到正中杨永泰的圈套。杨永泰向蒋推荐自己的心腹辜仁发替换余井塘。蒋遂即电告陈,一切照准,唯民政厅厅长改由辜仁发担任。

类似的这种情形时有发生,使CC系感到极大威胁,一场针对杨永泰的风暴马上就要来了。

蒋介石首席智囊被谁谋杀 有他在国民党不会败?

谁杀了杨永泰?

1934年8月,杭州机场发生大火,机场烧毁,蒋介石刚从意大利购买的霞飞式轰炸机被烧毁10多架。蒋介石大为震怒,下令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的行营调查科长邓文仪彻查。邓文仪接受了CC派的10万美金贿赂,于调查后宣布大火为意外事故。

杨永泰对这个结论十分怀疑,当即请示蒋介石,与戴笠联合再度进行秘密侦破。结果真相大白,这乃是一场重大纵火案,主犯为航空署长徐培根。徐盗用公款套购黄金,亏空无法弥补,遂放火烧毁库房以销毁帐目。不料天气炎热,大火失控,致使飞机被烧。蒋介石听了杨永泰的报告,下令将徐培根枪毙,免去邓文仪的职务。

杨永泰的这一做法极大地触动了CC系的利益。CC系于是纠集所有不满杨永泰的势力,群起而攻之。杨永泰揽权,培植政学系势力,形成政学系在民国政权中一股独大。而一些党内元老级人物也不愿杨永泰独控中枢大权,最先起来抨击杨永泰的是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他说:“杨永泰是政学系首脑,和国民党势不两立(指过去老政学系支持袁世凯)。总理在世时受他们的气很大。”指责蒋介石重用政学系,“把他(杨永泰)作为亲信,是认贼作父”。再加上黄埔系中上层的不满,他们不断游说,之后是CC系的主动攻势。

蒋介石虽知杨永泰对自己忠心不贰,但为了平衡各派利益,决定将杨调出。1935年12月17日,张群调任外交部部长,蒋介石命杨永泰接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次年1月兼省保安司令。

杨永泰离开蒋介石身边,出任封疆大吏,在许多人看来是杨失宠的信号。其实调开杨永泰,固然是蒋为平息国民党内部对杨不满所采取的措施,但也更是蒋介石用心良苦的一招。虽然蒋介石也感到杨永泰有操纵越权的形迹,但他对杨的忠诚和才能是十分欣赏的。蒋曾对人说:“我生平用人,第一重道德,第二重才具。杨畅卿这个人,办事有相当才具,其它方面就不要求全。”

杨永泰虽然深知自己是依靠蒋介石的恩宠才得此高位的,一旦离开蒋,政敌怕会趁机暗算。可是对于蒋介石的任命他也无可奈何,杨永泰不得不离开南京,前往武汉。

1936年10月25日,杨永泰应邀赴日本驻汉口领事馆宴会,宴会结束后,在汉口江汉关省专用轮渡码头准备回武昌时,突然冲出一个刺客,向其连开数枪,杨应声倒地。

蒋介石得知杨永泰被刺杀后十分震惊。他一面急电湖北省政府给予杨永泰以公葬待遇,一面责令组织秘密侦查厅,尽快破案。不久,秘密侦查厅宣布刺杨案已破,凶手陈燮起(真名谭戎轩)系受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庐隐指使。刘在上海被捕后,被判处10年徒刑。杨永泰遇刺案,是国民党历史上继廖仲恺遇刺后第二起重大谋杀案。但竟是什么人刺杀了杨永泰则未有定论。当年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中国共产党,因为杨永泰足智多谋,为蒋介石出了不少可行的“围剿”共产党的计谋,被迫退出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但77年过去了,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是中国共产党所为。

第二种说法是“复兴社”邓文仪因报复而派人所为。

第三种说法是爱国青年自发组织“中华青年抗日锄奸团”。根据审讯的确是他们所为。

“中华青年抗日锄奸团”的发起人叫陈有光,曾参加过“中华革命青年同志会”。上个世纪30年代,面临日本的侵略野心,他集合了一批“愤青”,组织了“中华青年抗日锄奸团”。众所周知,政学系是亲日的。“攘外必先安内”就是杨永泰提出来的。所以,杨永泰就成为“中华青年抗日锄奸团”的暗杀对象。杨永泰在蒋介石身边时,警卫森严,无法接近,离开了蒋介石,到了地方主政,终于给了这批“愤青”们机会。执行刺杀任务的是陈夔超(化名谭戎轩)和龚柏舟。在逃跑过程中陈夔超为一名杀猪的屠户拦腰抱住,龚柏舟逃到南京后被抓获。陈有光后来辗转逃到贵州山区躲藏起来。陈夔超和龚柏舟被判死刑。还未执行,碰上日机对武汉大轰炸。在解往重庆的途中,龚柏舟跳江得以逃生,陈夔超在押至重庆后被枪毙。

除上述三种说法外,还有第四种说法,说杨永泰是被胡汉民亲信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刘芦隐指使人刺杀。这一说法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

在当时之所以流传这种说法,个中缘由,也是派系斗争所致。刘芦隐是胡汉民的得力助手,在胡汉民与蒋介石的矛盾冲突中,刘芦隐时常为胡汉民出谋划策。这是忠于蒋介石的复兴社和CC都不满的,有了杨永泰被刺一案,他们就想借机除掉刘芦隐。于是在审理杨案过程中,CC和复兴社联手,对案情做了手脚,嫁祸于胡汉民派的刘芦隐。刘芦隐被捕,宣传部部长一职由CC骨干方治长期“代理”。CC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

近来则有一新说,乃蒋介石所为。1934年那场烧了杭州机场的大火,杨永泰竟然从中查出军购中存在巨额回扣之事,涉及蒋介石的夫人、时任航委会秘书长的宋美龄以及蒋介石的内侄、时任南京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的毛邦初,查这大案子如查到自己夫人和亲戚头上,弄不好将很难收场。于是,人们有理由怀疑,是他们吩咐手下把杨永泰送到另一个世界。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