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从被抛弃到自强自立,她让生命散出了光

作为徐志摩的结发妻子,张幼仪在徐志摩的世界里是个悲情的角色,犹如朱安在鲁迅的生命里一样,她的持家、她的贤惠徐志摩丝毫不感冒,当年为了追求林徽因断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她结束婚姻。追求林徽因未果之后,也没能复婚,徐志摩转而又与陆小曼结婚,留的她一个孤独落寞的背影。

088e13b05e1a1b7664a15820a507bf8.png

民国这些事情在许多人看来是一团糟的,正所谓贵圈真乱,收到不少谩骂和指责徐志摩人品才情的评论,姑且不论吧,我只想静静的做一个写故事的人,是非曲折评论妄议自然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位长知识就好。

张幼仪1900年出生于江苏宝山县,家境优越,家中有兄弟姐妹12人,其中二哥张君劢是著名学者,四哥张嘉璈(字公权)是现代银行之父,来头都不小,其余的几位兄长也是赫赫有名。

1912年她进入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念书,在这里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3年后,15岁的她并不知道四哥张嘉璈已经帮她找好了人家,不久她就要嫁人了。也许你们觉得奇怪,这么小就要许配人家了,那个时代正常的很,不像现在,哪怕女孩子25岁没谈婚论嫁的都遍地,那对方人家是谁呢?这位四哥看上的妹夫就是徐志摩。

为什么是徐志摩呢?1914年,当时徐志摩在浙江杭州一中念书,而张嘉璈时任浙江都督秘书,时常来学校视察工作,有次意外的发现一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的作文条理清晰见解独特文笔颇为辛辣,于是就默默记住了作者徐志摩的名字,这位四哥当晚就给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写信,提议将自己的妹妹张幼仪许配给徐志摩,徐父收到信自然喜出望外,徐家有钱,张家有势,认为两家能联姻是好事回信就同意了,具体为何这样草率,不清楚,但却就这样定了下来。

草率轻浮!包办婚姻,纯粹的包办婚姻!

对于年轻的徐志摩来说这完全是无法接受,换我也不干,不过话说在男女比例失衡到离谱的今天能有个女朋友就不错了,唉,伤不起的单身汪。当时堂堂一个思想进步的新青年居然要娶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子为妻万万是不能答应的,这种封建落后的父母之命的许配婚姻是要反抗的!

徐志摩满地打滚哭天抢地的反抗,而反观张幼仪则很淡定,她在传统的家庭长大,那时候风气还未到女性自由独立的高潮,所以她自然不会强烈反抗,父母之命大于天,心中对这位夫君也许还有小窃喜呢。

“爸爸妈妈把我叫到客厅,交给我一只小小的银质相片盒,他们说看看他的相片,我打开盒子,瞧见一张年轻人的照片,爸爸想知道我对照片里那个人的看法。我转向爸爸,小心翼翼地回答,我没意见。”

63f299fc56d2ac1414aac0e6e0ff4b1.png

徐志摩

在那个没有美颜的年代,张幼仪一眼就这样决定了自己的婚姻大事和终生幸福的寄托。

喜与悲,爱与愁,一切,才刚刚开始

张幼仪看到徐志摩,面像青涩带有浓浓的书生气挺帅的自然没意见,这时17岁的徐志摩也看到了张幼仪一张羞涩惶恐的照片,看完之后直喊:真是个乡下的土包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看到的是凤姐呢,从此乡下的土包子就成了张幼仪的代名词,无论张幼仪做什么,穿什么,做的是好是坏穿的是俗是美在徐志摩眼里都是土包子。

你才是土包子,你就是土包子!

哈哈,要说谁是土包子还真不好说,人家张家也是家世显赫,后来还搬到上海了,一线城市有钱有势,徐家充其量是有钱,还是在三线小城市,照这么说那到底谁是土包子,嗯哼。张幼仪其实长的不差,她自己也说:

“我身材不错,还长着一双大眼睛,也是被人夸大的。”

只是相对传统的梳妆打扮入不得徐志摩的眼而已,一番哭哭啼啼之后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在父母的坚持下,徐志摩选择了屈服,无奈的接受这场婚姻,但这,注定是不幸的,因为从心底徐志摩是一万个拒绝。

爱情可以任性,婚姻却不能儿戏。

有时候,这种退让,对婚姻的另一方是不公平的。

你的不情愿,决定的却是对方一生的幸福与否。

1915年12月5日,浙江海宁的硖石镇的商会礼堂,宾朋满座婚礼盛大,徐志摩与张幼仪正式结婚,族人欢天喜地闹完洞房之后,本该享受人生三大幸事洞房花烛夜的徐志摩居然跑出来了,根本不碰张幼仪,也是醉了。最后是在奶奶的房间里睡了一夜,简直比鲁迅还牛,只苦得留下新娘张幼仪独守空房,孤独落寞。

徐志摩用沉默在反抗这场婚姻,这让张幼仪很苦恼,这种完全不搭理比责骂更让人崩溃,沉默是对一个女人最大的伤害。但是她又不能说不,因为母亲教过她,进了夫家门,只能说是!所以,她是认定了徐志摩的,徐志摩一看沉默无效,张幼仪风吹雷打不动的在家做好一个妻子的本分,洗衣做饭勤俭持家完全找不到发脾气指责的借口。思来想去便开始给张幼仪洗脑,什么意思呢,就是用新思想来开导她,最好是让她接受独立自主一起来反抗这场包办婚姻,这样两人就都可以摆脱了。

然并卵!

张幼仪对什么自由独立听的发懵,很简单,她中学都未毕业就被许配来当少奶奶了,虽说学业文化底子不错,但哪听得懂这么高深思想的忽悠,只晓得点头然后呆呆的望着徐志摩,任他唾沫横飞岿然不动,徐志摩直接就崩溃了,后来徐志摩也不来文的了,索性直接摊牌:

“我要做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

你离婚你牛逼,但你想得美,呵呵。离婚哪那么容易,当时的《民律》上写的清清楚楚:两人离婚,要么双方自愿,要么其中一方满足重婚,失踪超三年以上或者有不轨行为;男方未满三十,女方未满二十五那得由双方父母同意才能离婚。也是没的说,一条都沾不上,两人都不符合要求,那就没法离。

好,既然没法离婚,那逃避总可以吧,我不在家呆了,我要跑!跑到天涯海角!

所以,徐志摩就向家里提出要外出求学,接受更高的教育,好有道理无言以对。父母没法拒绝,徐志摩1916年跑去了天津学法学(后并入北大),在这里他就像越狱的囚犯一样,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接受着新潮的思想,越是看的多学得多就越觉得自己的婚姻真是人生的一道枷锁,必须砸烂!要不然,以后的日子没法过!

后来徐志摩提议要想更有前途,就必须去国外,家里一看这小子心思不正,所以拒绝。后来没办法就谈条件,就是你去国外游学没问题,那得先把儿子生了,父母抱了孙子才行,徐家单传不能在你这断了,徐志摩同意。

条件谈好马上造人,1918年,张幼仪生下了大儿子徐积锴(阿欢),按理说初为人父的徐志摩应该高兴,但他只是淡淡的看了几眼,眼中有那么一瞬间柔情,然后,就再也没有怎么关心了。这也是他被许多人指责的地方,对家庭的漠视是一个男人不可原谅的行为之一。

四个月后,满足了条件的徐志摩走了,他恨不得赶紧走,他踏上了去往美国的轮船,开始了自己西方求学的生活,先是进入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十个月拿到学位,后来又到哥伦比亚大学读政治系,1920年10月,来到了英国剑桥大学,从这里开始的故事,大家就都很熟悉了,他写出了人生第一首诗,也爱上了一个叫林徽因的女子,这段故事之前已经写过,不在累述欲知详情可翻旧文。

徐志摩离开后,张幼仪其实一直也在反思,为什么徐志摩至始至终都不正眼看自己,后来想明白可能是自己学识不够,毕竟徐志摩是优等生,他要的不是听话顺从的女人,而是能跟他谈笑风生畅谈古今的妻子,所以,她在家也是苦读诗书,苦学中文历史地理等等,希望能够用学识拉近自己与徐志摩之间的距离,至少能听懂他的话语知道他的喜好,才能有谈话和交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颜值不够,知识来凑。

我会努力的做好自己,只是为日后出现在你的面前,惊艳你。

在国外的这段时间里,徐志摩也时常给家里写信,一是告诉父母自己的近况,二是表述自己看到的西方是怎样的,毕竟钱不能白花了。但是无一例外,信中从不提起张幼仪,只是偶尔会问起儿子,也是绝情。但很奇怪的是浪荡的两年多的徐志摩有次在信中突然破天荒的提起了张幼仪,写了不少,最后居然还希望她能到自己身边来陪读。

出了鬼了还,突然顿悟?!

知道消息的张幼仪忍不住哭泣,她从没想到还会有今天,她认为这辈子只能与儿子相依为命凄惨孤老了。徐家父母听到了也很高兴,认为自己的儿子这才是个好丈夫,也希望这次的异国他乡的相聚能让两人增进感情,不枉夫妻名分。徐家很快就着手安排张幼仪出国事宜,后来约好在法国的马赛碰面,徐志摩会去接她。

疑问,惶恐,惊喜,幸福伴随着轮船的轰鸣飘荡在张幼仪的脑海中,为什么志摩从不闻不问到突然希望自己能去陪读?难道是因为没人照料孤独吗?还是因为她要的只是个生活的保姆?外面的洋妞玩够了最后还是觉得中国的妻子最靠谱?为了这次相聚,张幼仪特意准备很多新衣服,希望徐志摩不再嫌弃她是土包子,希望能给他惊艳的感觉,在这种不安和喜悦的心情中,在海上飘荡了三周,轮船终于靠岸了。

“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徐志摩看到张幼仪,没有欢喜,只有冷漠淡淡的一句:来啦。对于她的精心打扮,徐志摩还是一眼看不上,一下船就带她在百货商店买衣服,洋装丝袜和皮鞋,把那些传统的衣服统统收了,这是西方这是大都市,还穿这个像什么样子,搞得跟土包子一样,被徐志摩用洋装打扮后的张幼仪说道:

“ 当看到镜子中的模样,我都不认得自己了。”

8c778a659587e824683e2b33a3983d8.png

徐志摩与张幼仪

也是在这次,两人拍下了唯一一张合影。

拘谨的张幼仪和旁边自然的徐志摩形成很大的反差,后来徐志摩把这张照片寄回老家,父母开心的不得了,以为他们真的是感情剧增,顿时就放心了。后来两人去往英国,在从法国乘往英国的飞机上,因为张幼仪从没坐过这新奇玩意,顿时又是紧张又是吐的,搞得徐志摩又是数落一通,又说她是乡下土包子,不知是老天看不惯徐志摩这种臭脾气还是他吃多了,徐志摩突然也吐起来,张幼仪才反击的说道:“我看你也是个乡下土包子。” 哈哈,说的好,可见,张幼仪还是有那种傲气和那样的一股不服输劲在骨子的。

后来他们住在沙士顿,江山虽改徐志摩本性依旧没变,还是那样的沉默,甚至都不把她介绍给其他朋友,生怕丢面子,而这时候的张幼仪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学识还是素养,但徐志摩还是不看在眼里。

“我没办法把任何想法告诉徐志摩,我找不到任何语言或词藻说出,我知道自己虽是旧式女子,但是若有可能,愿意改变,我毕竟人在西方,我可以读书求学,想办法变成饱学之士,可是我没有法子让徐志摩了解我是谁,他根本不和我说话。

我和我的兄弟可以无话不谈,他们也和徐志摩一样博学多闻,可是我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的时候,情况总是“你懂什么?” “你能说什么?”

我在史料里看到这段的时候,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和心酸,然后是愤怒。张幼仪如此的奋进和努力的姿态,她只是为了让丈夫看她一眼,和她说上几句话,然而这位自恃清高的丈夫完全无感。

张幼仪也只能本份的做着家务伺候着他,之前在轮船上想象的那些被无情的击破,她实在想不明白徐志摩到底想干什么?把自己弄到这个举目无亲语言不通的地方就这样折磨自己,有意思吗,好玩是嘛。

05cd3cd50a1a94b30aab58d5682cfd7.png

张幼仪

徐志摩每次出门都是精心打扮,时常会告诉张幼仪说自己去哪去干吗是去见谁,但张幼仪只能听不能问,白天里邮查时常来送信,张幼仪虽然看不懂英文,但女人的直觉告诉她,徐志摩在外面不是有女人,那至少是有一群女人。

“ 有一会儿,我想到徐志摩的女朋友,说不定是个洋女人,那不可能。没有外国女人会以二太太的身份进入一个家庭的,我从早到晚,不得不一再给自己吃定心丸,我在徐家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我替他生了个儿子,又服侍过他父母,我永远都是原配夫人。”

张幼仪这种不安的情绪没多久,张幼仪发现自己又怀孕了,真是不想说了,也是醉了。她选择向徐志摩说这件事,没想到他直接冷冰冰的说:

“把孩子打掉。”

“可是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

“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真是残忍!张幼仪更加悲痛,一个星期后,徐志摩不告而别,什么都没带走,她以为是到朋友那里小住了,十几天后,徐志摩托朋友问张幼仪:

“你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媳妇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

很明显,这是来逼宫的,既想让张幼仪留在徐家当牛做马,又不想让他有名分,真是干的出来!也是醉了!但是张幼仪的回答却出乎意料:“就这么个事呵,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哩!” 这种模糊的回答可见她并非反对徐志摩在外找女人的,男人三妻四妾实属正常,只是她原配的地位是不能动摇。从徐志摩之前的各种行为,其中就有次带了一个明姑娘来家里吃饭,她已然想到了并且有了相应的心理准备。

3527dedaaee0345e7b7fc2244dd1554.png

张幼仪和长子徐积锴

那徐志摩千辛万苦把张幼仪叫来身边,为啥?第一有点被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胁迫的意思,因为他觉得徐志摩这样一走了之对自己妹妹实在不公平才写信给徐志摩暗示提出这样要求。二是把张幼仪接来身边,办理离婚手续方便些,张幼仪远在大洋彼岸,家里的父母反对也好怎样也罢,在这里还是徐志摩能说了算。

当然,这些是我根据史料推测的,不一定是徐志摩的真实想法,也许他是真的想和张幼仪好好生活只是正好林徽因的出现让他疯狂起来,也许他没有这么深沉的心机,不喜勿喷。

所以,1922年,张幼仪还是生下来次子彼得,这是做母亲的抗争。但徐志摩这时候追林徽因正是火热的时候,迫不及待的要求与张幼仪离婚,徐志摩急忙说道:

“不行不行!你晓得,我没时间等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离婚不可!”

张幼仪连征求家里和兄长意见的权力都没有,这时,她才知道徐志摩所谓的女朋友是谁,无奈只好在柏林与徐志摩签字离婚,平静的说道:“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他们的离婚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后来他们去医院看望了小儿子,徐志摩也没有说怎么养这个小孩,也没有问张幼仪一个人要怎么活下去。

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你徐志摩哪怕与张幼仪离了婚,人家林徽因也没有怎样,来了个不告而别,徐大爷你慢慢玩着嘞,再见!

至此,张幼仪与眼前的这个男人从婚姻上已是彻底毫无干系,化作路人,往后的一切都将不再关联。这场父母之命的悲剧婚姻就此画上句号,徐志摩的冷漠也好张幼仪的不舍也罢,终将是有个一个结果。

“ 我一直把我的这一生看成两个阶段:德国前和德国后。去德国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我一无所惧。”

“ 我的离婚要感谢志摩,不是他我也不能成长,也不能找到自我。”

此后,她是张幼仪,不是徐太太。

摆在张幼仪面前的不是眼泪,而是如何生活下去,孤苦一人。后来还是在二哥张君劢的帮助下得以生活,去了德国她学习幼儿教育,后来竟然获得了裴斯塔洛齐学院的硕士学位,努力让自己独立的生活,当然,这里面有徐父的支持,这点是要说的,徐志摩无情但徐家对张幼仪一向不错的。

但是命运总是爱和她开玩笑,1925年,爱子彼得死于腹膜炎,张幼仪悲痛万分,这时候她有两个选择,一是回娘家好好生活;二是回徐家,徐家父母还是很喜欢她的,毕竟还有一个儿子在那里,但是她选择了独立,她说道:

“ 经过沙士顿那段可怕的日子,我领悟到自己可以自力更生,而不能回去徐家,像个姑娘一样住在硖石。

我下定决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两只脚站起来。”

就凭这点,她就值得我们尊敬,非常了不起,后来回国,一直在上海居住,还成为了东吴大学讲教育学和德国文学的教授,这完全已经不是当年徐志摩口中的那个乡下土包子了,而是新时代女性。

这时候她的四哥事业风生水起,便支持张幼仪进入银行系统工作,在上海的她开始独立自主的生活,而对于徐家父母来说,虽然不满儿子的作为但也无奈,出于对于张幼仪的亏欠就把上海一栋房子送给了她,好歹有些家产不至于生活的孤苦。

没想到张幼仪在商业上还真是厉害,无论是进入银行还是做服装生意,都办的是风生水起,这位独立自主的女性终于赢得了更多人的肯定和尊重,她终究靠自己站立了起来,没有成为一个只会自顾自怜的可怜女人,张幼仪还大量涉足股票、证券交易,且都收获颇丰,不过其中不少财富在后来的战争中受到了严重影响,这是后话了。

当然,在这段时间发生了两件事:一是徐志摩再婚取了陆小曼;二是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突然离世。

对于前者,张幼仪是没什么话说的,虽然她知道徐志摩没能追到林徽因,那也不会再回来,而至于再婚的对象是陆小曼还是李小曼王小曼,她倒也没意见,在这里补充一点,哪怕是与徐志摩离婚了,张幼仪还是时常在徐家的,照顾老人和小孩,徐家父母把张幼仪看的非常重,一直把她当儿媳,名义上收为义女,连财产分割都有她的份,还在她的生意上帮忙出钱出力的支持,要不然她早期也不可能迅速发展起来。

其次,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结婚,徐家父母是问了张幼仪的,很大程度上是张幼仪点了头,给了支持才同意的。后来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回到徐家,那种轻浮的举止,甜蜜的话语腻歪的让徐家父母看不下去,真是怀念张幼仪这个好儿媳,后来还向张幼仪吐槽了半天陆小曼的种种不是,而张幼仪什么也没说,就默默的听着。

ecc76ba2a6a774d15a14c1c0661c411.png

徐志摩与陆小曼

后来在饭桌上她也见识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轻浮举止,两人当着张幼仪的面卿卿我我。不过她也只是淡淡的说:

“ 我不是个有魅力的人,不懂浪漫,不像别的女人那样,我做人严肃,因为我是苦过来的人。”

对于陆小曼,她不恨,最多也就是不喜欢罢了,真正让她恨的,是林徽因,原因就是关于离婚的那件事。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遇难,张幼仪得知是因为要赶去北平参加林徽因的活动才如此匆忙搭机,她只轻轻地说了一句:“到头来还是为了林徽因!” 可见,她尽管已经不是徐志摩的妻子了,但心里还是恨了林徽因,一是徐志摩与她离婚就是为了林徽因,结果林徽因不告而别。二是居然徐志摩死还是为了去见林徽因,当然是气不过。这个,真没法怪林徽因或陆小曼,这就是命。

不过,张幼仪与林徽因的间隙在十几年后林徽因一场大手术之后得到化解,1947年林徽因刚做完手术,突然提出想看一看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孩子,虽然不知原因张幼仪也不好拒绝,就带着儿子徐积锴在病床前,没人知道林徽因看着徐志摩的儿子时会想什么,但看着枯瘦如柴的林徽因躺在那里,看着她那眼神中的柔情和怜惜,那种恨也就随之消逝了。

唉,斯人已逝,爱也好恨也罢,又能如何,一笑泯恩仇,能不恨那就不恨了吧。

1949年,张幼仪离开上海去了香港,她没想到,她还能在晚年遇到一段情,这也算得上天对她的怜惜,正是在香港的这段时间,她与一位做医生的邻居苏纪之相识,这位苏先生也是离异并有子女。两人既然是邻居自然走的近些,一来二去也日久生情,这位苏医生倒是很豁达,居然直接向张幼仪求婚了。

f36123266a96de09b69520a6b46bfe2.png

受宠若惊的张幼仪万然不敢答应的,一是自己孤苦多年已然习惯;二是自己此时五十三了,还能拥有爱情吗?随后,她写信给兄长和长子征求意见,她说自己是寡妇,要听儿子的话。后来三哥张君劢回信:“ 妹慧人,希自决。” 这话其实不希望她再婚的。但是,远在美国的儿子支持了张幼仪,信中写道:

“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劬劳之恩,昊天罔极。今幸粗有树立,且能自瞻。诸孙长成,我全出母训,去日苦多,来日苦少,综母生平,殊小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儿请父事!这事,儿子给您做主了,顶一个。儿子回信字字如温情般的感动着张幼仪,他的明理和支持让她自己为后半生做出了一个抉择!就是嫁!顺便说一下,陆小曼去世前的愿望是希望能够与徐志摩合葬,但是被徐家人拒绝了,主要是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儿子徐积锴不同意,可见,在他心里,张幼仪的地位是谁也比不得的,当然比不得,张幼仪是他生母。

1953年,张幼仪接受了苏医生的求婚,并在东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这一次的爱情是她自己选择的,婚后的他们甚是幸福,两人相依相伴的走过了近20年的温馨时光,直到1972年苏纪之病逝。

后来的张幼仪前往美国生活,晚年的她甚是快乐,往事已如烟飘逝,很多事终于可以坦然的说了,后来她对侄孙女,也是她的传记《小脚与西服》的作者张邦梅说过:

“你总是问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的事,我一定是爱他的。

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来没跟人说过“我爱你 ”。

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看到这段的时候,还是有点忍不住,这个顽强的女性让人你禁动容,也许你会说是封建的包办婚姻害了她,如果不是这场婚姻,也许她是一个如同卢隐、蒋碧微那样的新时代女性,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是以朱安、孙荃一样被人称为遗妇,但其实不然,她自己也说道:

“旧式婚姻未必就一定多么的坏,其中未必就没有爱情,只不过这种爱情总得婚后才能产生,不像新式婚姻,是先产生爱情后才结婚。但是话说回来,谁又能保证结过婚后当初的爱情就不会消退呢?因此婚姻说到底还是责任更多一些。”

所以,她并没有认命,也没用怨天尤人哭哭啼啼,而是选择独立自强来证明自己也能走出一条路,不必看谁脸色无需委曲求全,自己也能精彩,纵观张幼仪的一生,上半生基本在徐志摩的冷漠中生活,值到德国离婚之后,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她驰骋商场,建立起自己的生活,离婚后对徐家的照顾还有自强不息的这种精神,也许正是对自己最好的宽容。

1988年,张幼仪因病在纽约去世,享年88岁。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