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黄包车车夫生活常态,大都活不过40岁

中国文明的进步也体现在交通工具的发展上,从牛车、马车、轿子到如今的多元化交通工具,中国正在一步步的缩小甚至超越历史留下来的差距。其中人力车交通工具的存在横叉在几个时代,坐落在不同的国家。人力车最早起源于日本,我国最早的一辆车人力车至今摆放在颐和园遗址里,是慈禧太后的御用车辆。其通身由绿色铁皮和两个车轱辘简易组成,因此又叫铁皮车,是清朝光绪年间传入中国的。

微信图片_20200805182913.jpg

随着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强,中国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力车在中国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由于地方风俗的不同,人力车在中国不同城市的称呼也不同。比如北方称“洋车”、“胶皮”,而南方大都叫“黄包车”。不过因为人力车发源于日本,而日本人曾被我们称为东洋人,因此人力车夫大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跑东洋。”交通工具的发展会促进时代的发展,同理时代的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交通的更新换代。民国时期,以机械发力的、四个轮子的、舒适的西方汽车慢慢出现在了中国的大街小巷。本以为,将会迎来一个属于汽车的时代,却不想人力车的势头却越来越猛烈。

微信图片_20200805182920.jpg

一、人力车迅猛增加的背后原因

翻阅民国时期的百姓生活录事,我们会发现关于人力车夫的记载大都是这样写的。按照比例推算,每一千个人力车夫里,大约有980个是文盲,剩下的20个可能会写自己的名字,可能会10以内的加减法。每个城市的人力车夫都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子,基本上都是两人或者四五人共用一辆车。我国作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也写过,祥子努力了大半辈子结婚以后,将所有的存款连着媳妇的嫁妆基本都花光了,才买了一辆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人力车。

微信图片_20200805182926.jpg

而导致以上情况发生的原因,无非是农村经济萧条,外国肆意侵虐,农民为了生活被迫远走家乡。而大半辈子都靠田地为生的农民除了一身蛮力,没有别的技艺可以谋生。因此,走投无路之下,他们只好走上了人力车夫这条路。此时,一些奸商透过当前局势嗅到了一股铜臭的味道,于是他们大量购买人力车将这些农民召集起来,形成了一条商业线。

二、人力车夫惨受压迫,寿命大都不过40岁

《骆驼祥子》里有这样几段描写,祥子在拥有自己的人力车以后经常受到暗地里的压迫,最后因为虎妞难产他将唯一可以支持生活来源的车也卖了,用作后事上的开销。

微信图片_20200805182934.jpg

对于那些商人来说,车夫于他们的存在跟古代的牛车、马车上的牛、马一样都是牲畜。他们不关心他们累不累,能不能生活下去,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他们将车辆的所有权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让多个人去争夺一辆车的使用权,而且车夫挣得钱还要给公司和政府交一大笔孝敬费。通常一个车夫的背后还要养活一大家子的人,因此为了多挣钱,车夫只好在自己使用的时间里连续不停地去拉客。长期下去,钱没有挣到身体但累垮了,大多数车夫不过40岁就去世了。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