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经典:命途多舛的《何日君再来》

文:赵乐

提起《何日君再来》这首老歌,相当一部分人不会陌生。有人唱过,有人听过,有人喜欢过,有人斥责过……听众有所不知的是,问世于20世纪30年代的《何日君再来》,随同历史的风风雨雨,有着极不平凡的传播经历。没有任何一首影视歌曲像它那样引发众多评论与褒贬,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是最有争议的电影主题曲。

那么,《何日君再来》究竟是什么样的音乐作品?为何说它是新中国最有争议影视歌曲?曲作者刘雪庵为这首歌付出了怎样沉重的代价……

01

《何日君再来》创作背景追踪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倾情讲述传唱久远的《何日君再来》的尘封往事,记录那些时代前进、历史变迁的每一个节拍。

其实,说起来也很平常,《何日君再来》是一首在现场写成的即兴作品。

1932年4月,27岁的刘雪庵就读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期间,在一次同学联欢会上,他参照一首《永别了,弟弟》的曲调,当场挥笔写了首探戈舞曲。俄国女同学戈拉当场试着演奏,同学们都陶醉于美妙的旋律之中。因此,这首优美动听的舞曲不胫而走,成了舞厅里的热门伴奏乐曲。

1937年2月,上海艺华影片公司接受中国化工实业社的资助,但交换条件是必须为其拍摄一部用于广告宣传的歌舞片《三星伴月》(该实业社以制造“三星”牌牙膏起家)。导演方沛霖便邀请刘雪庵为影片写一首插曲,刘雪庵就将5年前创作的那首探戈舞曲交给剧组。

《三星伴月》的导演方沛霖拿到这首舞曲后,让编剧黄家谟填写了歌词,并采用歌词中“何日君再来”作为歌名确定了下来,就诞生了命运坎坷的《何日君再来》。

不久,刘雪庵听到《何日君再来》的完整歌词,觉得其中的“喝完了这杯,请进点小菜”等句子有些粗俗难听,虽然不满,但米已成炊,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了。刘雪庵当时认为这首接近口语的歌曲既然人们喜欢,作为消遣,无伤大雅,唱就唱吧。据他女儿李泥女士所著《刘雪庵与〈何日君再来〉》”一文介绍,对某些歌词不妥的看法当时他曾向朋友潘孑农说过,但是碍于情面,没有向方沛霖导演提出修改,只是要求在署名时用笔名“宴如”。而词作者黄嘉谟则用“贝林”笔名。

演唱这首歌的是电影《三星伴月》中的主角,当时蜚声影坛歌坛的“金嗓子”周璇,影片还在拍摄期间,周璇演唱的《何日君再来》就轰动了“十里洋场”上海滩。

与此同时,最早登陆中国灌录和出版唱片的百代公司的法国经纪人戴高乐·德果,于1937年6月,和刘雪庵、黄嘉谟等人签订协议,将《何日君再来》灌制成了唱片发行,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金曲。

据考证,这首歌不仅流行于上海、杭州、南京、天津、北京等大城市,甚至也流行到一些小乡镇,后来还被一些影片用作插曲。

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开始办公后,《何日君再来》在诸多沦陷区广泛传播,同胞们渴望中国军队驱除日寇,大唱此曲以抒心声。随即,这首歌变成了一首爱国抗日歌曲。

02

《何日君再来》传播中“变味”始末

刘雪庵哪里能想到,这首歌曲竟为自己坎坷命运埋下伏笔,更料想不到后来会成为褒贬不一的“黄色”歌曲。

1939年在电影《孤岛天堂》中,《何日君再来》作为插曲再次出现,由黎莉莉演唱。此后这首歌被日本籍歌手李香兰翻唱并收入唱片,很快就家喻户晓,所以至今许多人仍认为《何日君再来》是李香兰首唱的经典歌曲。

《孤岛天堂》描写一群上海热血青年,在打击日本特务组织后,准备投奔大后方抗日的故事。而歌曲《何日君再来》就是这群青年在准备分离时依依不舍的音符,歌曲韵味恰到好处。

应该说明的是,《孤岛天堂》公映后,侵华日军把《何日君再来》印成传单空投到我抗日阵地,动摇军心。刘雪庵闻之后悔莫及,没想到会造成这么坏的后果。

之后,许多导演用此歌名做影片名。1944年上海就拍过一部名为《何日君再来》的影片;香港金都电影公司20世纪50年代也拍过一部同名电影。最后一次拍摄同名影片的是1966年香港邵氏兄弟影片公司在台湾不知有禁令的情况下,拍了一部与《何日君再来》同名的电影,在电影中重新诠释了这首歌曲。

“老歌背后有故事”采风组在查阅有关资料后获悉,这首歌的变味源于日本人的翻唱。日本第一个翻唱的是渡国滨子,她灌制的日语唱片在日本畅销一时。

1941年,李香兰(山口淑子)又灌制了华语和日语两种版本的《何日君再来》,还在她主演的日本侵华电影《白兰之歌》和《患难之交》中演唱。此时,在重庆的刘雪庵得知这个消息后愤怒不已,他觉得这不仅侵犯了他的创作版权而且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但那时他无处投诉,有口莫辩。

                                 李香兰

据中国唱片总公司档案记载,日文版的《何日君再来》流传到侵华日军的军营里,居然也大受欢迎,处处在哼唱。但很快日军司令部就下了禁唱令,禁唱的理由是,缠绵的靡靡之音会使日军纪律松懈,丧失斗志。

抗日战争后期,侵华日军知道自己败局已定,又不甘心,于是就在《何日君再来》这首歌上打主意,他们把《何日君再来》的“何”字改成“贺”字,“君”字改成“军”字。这样一改,《何日君再来》就变成了《贺日军再来》,并且在日本多家广播电台昼夜不停地播放,期盼有一天“贺日军再来侵略中国”。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的情报人员把这首歌改词的事情反映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生气,亲自下令全国禁唱。另外,将唱片公司所有没有卖出的这首歌的唱片统统收回销毁,广播电台也禁止播放这首歌。很快,这首歌由极转衰,从此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

03

刘雪庵与《何日君再来》荣辱之源

刘雪庵这个名字人们或许很陌生,但对于《何日君再来》这首歌曲也许会熟悉些:“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这首风靡了80多年的歌曲,在它诞生后的漫长岁月中却一直颇受争议,屡屡被禁唱,刘雪庵的命运也因此坎坷曲折,他为这首歌背负了种种罪名,付出了悲惨的代价。

百度搜索获悉,刘雪庵别名晏如,笔名晏青、苏崖,1905年11月7日出生于四川重庆铜梁县东郭一个绅士家庭。1930年秋,刘雪庵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与贺绿汀、江定仙、陈田鹤一起,有幸成为中国新音乐奠基人黄自教授的关门弟子。刘雪庵在学生时期就写有歌曲《飘零的雪花》、《采莲谣》等,代表作品有钢琴曲《中国组曲》《何日君再来》《流亡三部曲》等。

抗日战争期间,刘雪庵创作了《满江红》《募寒衣》《保卫大上海》等抗战歌曲近100首,还创作了一些钢琴曲和许多电影主题歌。他的《中国组曲》是中国在国际音乐界影响较大的钢琴曲之一。他为抗战电影《中华儿女》《孤岛天堂》《保卫家乡》等所作的主题歌,在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中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刘雪庵先后在无锡苏南文教学院、江苏师范学院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任教。1956年,刘雪庵调到北京工作,负责筹建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前身),然后便在该院任教,并担任副院长。

历史和刘雪庵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中,他突然成了音乐界的头号右派。《何日君再来》成了“黄色歌曲”,以后又升级为“汉奸歌曲”,刘雪庵也由“黄色歌曲”代言人,变成了“汉奸文人”。

风云骤起,命运从此刻开始逆转。1958年3月31日,刘雪庵被划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行政撤职,留用审查,工资直降三级,下放图书馆资料室任资料员……反右派运动以后,刘雪庵的名字连同他的歌曲都悄然消失。

与刘雪庵在同一学院工作的妻子乔景云,为丈夫辩解了几句,也以“为右派丈夫辩护”为由被打成了右派。

“文化大革命”期间,《何日君再来》被定性为“反动歌曲”“黄色歌曲”“汉奸歌曲”,是“美丽颓废的罂粟花”。刘雪庵被关进“牛棚”,之后又被押往农场劳动改造。

1979年3月,刘雪庵的“右派”问题得到纠正。但仅仅是在会上作了宣布,书面的结论直到1982年才交给他本人。结论中仍然将《何日君再来》与《红豆词》定为黄色歌曲。

同年10月,刘雪庵出席了第四届全国文代会。大会上,仍然有人站出来说《何日君再来》是“汉奸歌曲”。

再也无法承受这种刺激了,刘雪庵气得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不久双目就失明了。

04

《何日君再来》的回归之路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一曲《何日君再来》,自上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唱红了举不胜举的歌星。20世纪80年代之初,港台歌曲春潮似的涌入大陆,其中包括台湾歌手邓丽君翻唱的《何日君再来》。不过,当时被认为有靡靡之音的重要嫌疑,这首歌也一直处于私下传唱的境地。有人惊呼:“《何日君再来》这样的歌曲现在开始在一些角落里传播……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于是对《何日君再来》的批判卷土重来。

1980年7月22日《北京晚报》发表了采访刘雪庵的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讨论,有些人对刘雪庵颇有微词。作曲家贺绿汀挺身而出发表了《应该还他本来面目——从〈何日君再来〉谈到刘雪庵》的文章,指出:“错划右派得到改正的刘雪庵也只好默默无言地蹲在他的小屋子里,忍受着继续向他射来的冷箭。对一个人的评价必须实事求是,一棍子打倒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坚决维护了他这位老同学的声誉。

可刘雪庵的处境依然十分悲凉,心事重重地打发着苦涩的晚年岁月。据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倪瑞霖回忆:“80年代初,失明的刘雪庵每天坐在特制的椅子上,椅子上挖了一个洞,下面放着个马桶,两个扶手之间横着一根木棍以防他摔下来。扶手上挂着几个馒头,饿了就啃两口……”

春蚕到死丝未尽。1985年3月15日,刘雪庵写完了他人生最后的休止符,病逝于北京,终年80岁。这个年龄可以说是高寿,但对他来说却无法用“享年”一词,因为他生命的最后30来年时光,几乎没有享受到“生”的乐趣。

对他的逝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媒体相继作了报道。1985年5月18日,国家文化部、中国音乐学院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命运多舛的作曲家举行了追悼会。历史终于恢复了他的本来形象,对他一生作了公正的评价。

《何日君再来》并非“黄色歌曲”,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这首历经劫难,被禁唱了半个世纪的歌曲,凭着自身的艺术魅力流传了下来。

岁月留声。2005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刘雪庵作品研讨会上,对《何日君再来》这首歌曲的产生背景、创作过程、社会影响等都进行了学术探讨,基本认定,此歌不应属于黄色、反动歌曲(参阅王勇《上海老歌金曲100首》)。至此,才正式还了这首歌曲一个公道。

2011年6月25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音乐会演绎了中国近现代26位著名音乐家的代表作品。 刘雪庵作曲的3首音乐作品在音乐会上演出,其中就包括《何日君再来》。

05

《何日君再来》原版歌词

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 泪洒相思带/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喝完了这杯/ 请进点小菜/人生难得几回醉 /不欢更何待/(白)来来来/ 喝完了这杯再说吧/(唱)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停唱阳光叠/ 重击白玉杯/殷勤频致语 /牢牢抚君怀/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喝完了这杯 /请进点小菜/人生难得几回醉/ 不欢更何待/(白)来来来 /再敬你一杯/(唱)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玉漏频相催/ 良辰去不回 /一刻千金价/痛饮莫徘徊/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相关新闻

评论列表(1条)

  • 民国网 2020年12月7日 下午3:29

    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是最有争议的电影主题曲。

民国网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