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科:溥仪退位

辛亥革命成功后为了让溥仪宣布退位,国民政府可是下了血本的,不光答应原有的皇帝尊号不变,而且还可以继续居住在紫禁城里,按照外国君主立宪制国家一样享受君主礼遇,而且每年国民政府还拨款400万两银子作为紫禁城的正常开支,所以溥仪的在宫中的生活还是很奢侈的。溥仪用饭是在东暖阁,每餐饭菜都要摆满三四张八仙桌,菜六七十种,另外还有四位太妃送来的二十几种菜,米饭三四种,粥五六种,小菜十几种,可实际上溥仪吃的也就面前的那几种。

溥仪退位的时候年龄还小,很多事情他都不能决定,所有事情都要经过隆裕太后处理。隆裕太后的一生也是挺惨的,前半生的时候一直被慈禧压制,虽然是后宫之主,但是光绪帝并不是很待见她,隆裕皇后也并没有得到光绪帝的爱。终于等到慈禧和光绪帝离世,自己也终于熬出头坐上了太后的位置,但是清朝却即将灭亡了。

溥仪年纪尚小,迫于很多压力,隆裕太后虽然是一介女流却也只能替溥仪扛起这个重任,去跟军阀的起义军来回周旋解释,讨价还价,但是隆裕太后逐渐意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很难会在支撑下去了,清朝随时都有可能灭亡。所以为了保存最后的一点颜面隆裕太后联系了袁世凯,两人经过商讨决定签订协议也就是能够保证溥仪退位后还可以享受君王生活的协议书,表示溥仪自愿退位。袁世凯为了能够早日完成自己当皇帝的梦想,就同意每年给皇室一百万。

不过虽然争取到了这些条件,但是他们也没享受几年,溥仪就被赶出皇宫了。撕毁了当年条约,当时溥仪手中也没有兵权但是被赶出后为了活命,就选择了跟日本人合作,这是他最错误的选择。

1912年1月26日,徐树铮主笔,段祺瑞等42名北洋将领联名致电给内阁、陆军部、清朝王公们的一封电文:

窃维停战以来,议和两月,传闻宫廷俯鉴舆情,已定议改共和政体。其皇室尊荣、及满蒙生计、权限各条件……海宇闻风,率土臣民,固不额手称庆,以为事机至顺,皇位从此永保,结果之良,轶越古今,真国家无疆之庥也……祺瑞等自应力修战备,静候新政之成。

这篇电文的大概意思是,我们北洋将领在前线,听说有传闻皇帝要准备退位,太后您真是聪明人啊!您为了天下苍生主动退位实在是伟大的不行,这样人民支持,您的地位也可以保全。我们这些将领,就在前线厉兵秣马等待着您的正式消息了!

这其实就是很直接的摆明了态度——北洋军支持共和,连掩饰都不掩饰了。

段祺瑞这篇电文到了北京之后,京城大哗,同为北洋将领的冯国璋破口大骂,还怀疑这篇电文是否真的是段祺瑞发出的。与段祺瑞不同,冯国璋对清朝的忠诚度是相当高的,甚至有人认为,如果袁世凯坚持反清,冯国璋可能为了保卫清朝而和袁世凯翻脸。

段祺瑞的电文到京之后,清政府高层内部的意见出现了极大分歧,支持退位的人开始掌握了主动。

一个礼拜之后,清政府仍然在犹豫,2月4日,段祺瑞发了第二封电文:

近支王公、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钧鉴:共和国体原以致君于尧舜,拯民于水火,乃因二三王公迭次阻挠,以致因旨不颁,万民受困。现在全局危迫,四面楚歌……稍疏防范,祸变即生,是陷九庙两宫于危险之地,此皆二三王公之咎也……瑞等不忍宇内有败类也,岂敢坐视乘舆之危而不救?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祖宗神明,实式鉴之。

如果之前的电文是威胁,这封电文就等于直接宣战了。它主要的意思是:共和是天下支持的好事,现在事已至此,不共和也不行了。全国各地都在闹革命,百姓生灵涂炭,再不退位更待何时?我们知道皇上和太后的心思是好的,只有几个王公在其中作梗。我们实在见不得这种事情发生,我们准备带领全体将士进京,与王公们好好说一说其中的利害关系,把皇上和太后从危难中解救出来。

当然,以上是字面意思,真正的意思就是:你们要是再不识相,我们就带兵进京把皇帝和太后抓起来,用刀枪跟你们好好陈一陈利害!

这封电文击垮了清朝顽固派的最后一丝信心,八天以后,清朝正式发布了退位诏书,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

段祺瑞只不过是袁世凯的一个发声筒。

这些电文虽然是段祺瑞领衔的,但是说的都是袁世凯的话。袁世凯由于身份受限,所以把自己想说的话通过北洋将领们说了出来。

经过袁世凯的软硬兼施,连哄带吓唬,隆裕太后终于顶不住了,签订了退位诏书。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西藏、新疆、蒙古、东北等清朝带过来的“嫁妆”打包交给了中华民国,将主权完整移交了。

其实,彼时虽然在全国各地还有一定的顽固派在支持清政府,包括在北洋内部也有一些人在支持清朝(如冯国璋、曹坤、张勋等)。但这些人并不足以撼动大局,他们对付不了袁世凯的北洋嫡系,也对付不了南方的革命军,更对付不了对清朝已经忍无可忍的全国人民。历史洪流浩浩汤汤,如果清朝当时真的给脸不要脸拒绝退位,那么无非就是再来一场“神京沦陷,两帝惨崩”呗!

封建社会,皇帝作为帝国最核心的人物,不仅一言九鼎,而且也享有无上的尊荣和威严,所以有人冒着杀头的危险也要当皇帝,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做皇帝也有好有坏,命运也各不相同,比如开国皇帝和太平天子,生在帝王之家,实在是投胎投的好,但是如果生于王朝的末世,那么就比较悲催了,因为末世之君不仅要收拾祖宗留下的烂摊子,最重要的是根本没法收拾残局,最终只能和王朝一起灭亡。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就是一个命运悲惨之人,生于王朝末世,又被遗老大臣所控制,最终成了别人的傀儡,慈禧太后死后,溥仪仅仅三岁便登基成了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对于隆裕太后和溥仪来说,慈禧的死去对于他们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风雨飘摇,袁世凯投机钻营,利用手中的北洋军左右摇摆,将清王朝玩弄于股掌之中,后来袁世凯又联合段祺瑞、冯国璋联名上书溥仪和隆裕太后,要求其退位,隆裕太后和溥仪既愤怒又无奈,只好听从袁世凯的摆布,可怜一代帝王,最终被乱臣贼子所逼迫,成了袁世凯向革命党获取最高权力的工具。

其实当时的清王朝还有一定的军事实力,清朝皇室贵族也并非都是酒囊饭袋,但是为啥就能

眼睁睁的被袁世凯篡权夺位呢?而那些本应保卫皇帝的满人禁卫军又去哪里了呢?

在袁世凯得势之后,为了镇住北洋军,防止军队造反,伤害皇室宗亲,摄政王载沣认为没有一支自己的军队来保卫皇帝是万万不行的,于是他召集满人贵族子弟,编成了一支禁卫军,用来保卫皇亲国戚,禁卫军全部由满人组成,由载沣的弟弟载涛担任统帅,这支军队可以说是当时装备最精良的军队,无论是武器还是训练全部都采取西洋模式。

袁世凯深深感受到了威胁,为了铲除这支禁卫军,袁世凯费尽心机,他为了夺取禁卫军的指挥权,借革命党造反的由头,向隆裕太后上书,认为禁卫军是满人的表率,更是朝廷的模范军队,为了体现表率作用,要求禁卫军全部上战场,袁世凯这一举动让载涛慌了神,当时载涛年纪很轻,虽然学过一些军事理论知识,但是却没有战场实战的经验,于是他私下找到袁世凯,表示自己不会打仗,希望袁世凯能够举荐贤能,为国分忧。

这让正是袁世凯迫切渴望的结果,于是他将自己的老朋友徐世昌安排在了禁卫军统帅的职位上,从此清王朝就彻底被袁世凯控制了,后来袁世凯又借机在禁卫军中安插亲信,禁卫军最终竟成了袁家军,为了保险起见,袁世凯又将其全部调出了北京城。后来袁世凯逼宫之时,满清贵族害怕袁世凯的势力,竟然纷纷沉默不语,导致其没有丝毫的反抗能力,而清王朝也在一片嚎哭声中落下了帷幕!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